说到精益生产,总有人说是空概念,觉得得靠复杂案例、大项目才能落地,其实根本不用。真正能帮企业省钱的精益,是自动化搭好框架,人工补好细节,再抓好日常优化,照着这几个方向做,效果很快就能看见。

一、先找出日常浪费,简单改动就省下钱

企业里很多成本浪费,都藏在不起眼的小事里,不用等大项目,自己对照着就能改:

1. 无纸化的基础上删除重复工作:办公室里多张表格内容重叠,员工反复填,合并成一张表就能少花一半时间;生产线上零件先检查再打磨,改成边打磨边检查,不用来回搬运;跨部门沟通总重复问客户需求,建个共享文档同步信息,就能少跑腿。

2. 优化填充等待的空挡:生产车间员工常等物料,提前一天和仓库确认到位时间,就能让员工先干其他活;办公室审批要等好几天,改成线上审批,半天就能批完;客户确认设计图总拖2天,提前说清24小时内回复,就能少等一天赶进度。

3. 重视员工提出建议:每天开5分钟短会,让员工说哪步活觉得麻烦,一句话也行;车间或办公室贴张优化贴,谁有省时间的办法就写下来;建议被用了不用大额奖金,口头表扬、发小礼品,大家就愿意多提。

4. 及时更改或更新SOP和标准:不少企业开业定了SOP就再也没改,新员工学着不适应,老员工用着太陈旧。每月让一线员工聊SOP里哪步跟实际脱节,新设备投入后及时更新操作标准,新员工入职后收集他们的疑问,就能让SOP始终好用。

二、自动化不是替代人工,而是和人工协同配合

很多企业觉得搞精益就是上自动化设备,买了机器却让员工只当看机器的人,反而浪费人力。其实精益是自动化做框架,人工补细节,尤其要做好这4点:

1. 人工不单看机器,更要优化机器:员工守着自动化设备时,多观察有没有浪费点,比如机器有10秒空等时间,就建议调整参数利用空挡;觉得上料要弯腰,就提议加物料架;发现产品有细微误差,及时反馈避免批量返工。自动化是工具,人工是大脑,找对优化点才能让机器发挥最大价值。

2. 盯紧自动化的衔接处:自动化能做标准化工序,但工序间的衔接,比如物料从A机器运到B机器、半成品临时检验,容易出空挡。人工要提前预判物料需求,A机器快加工完时就把物料运到B机器旁;衔接处做好抽检,不让瑕疵零件流到下道工序;运输带卡顿了就手动转运,不让生产线停摆。

3. 新员工要懂自动化,不只是会操作:培训新员工别只教按哪个按钮、怎么处理警报,要讲清机器工作逻辑,比如为什么按这个顺序加工;教基础排查方法,比如转速慢了先查物料和参数;鼓励他们提问,哪怕是新手疑问,也可能藏着优化点。懂原理、会应变,才能用好自动化,减少失误。

4. 人工要帮自动化动态调整:别把自动化流程定死,比如机器每小时加工50件,不管订单和物料情况都不变,结果要么赶不上订单,要么库存积压。人工要根据订单量调整节奏,加急时适当提效率;换了原材料就反馈调整上料力度;客户要更高质量,就建议增加打磨次数。自动化是固定框架,人工灵活调剂,才能适配不同需求。

三、从小处做起,坚持长期主义

精益生产从小处做起。就是先理日常浪费,再让自动化和人工协同配合,从删重复活、填等待空挡,到优化机器、更新标准,一步步做下来,坚持长期主义,省钱的效果很快就能看见。

你公司现在是不是也在愁自动化和人工怎么协同,或者SOP很久没更新了?

欢迎评论点赞  私信 csr202073

可持续工厂规划目视化落地方案让工厂更优秀,让制造更美好!品牌形象的新高度,打造高品质办公区#目视化#参观通道#办公室设计#品牌形象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933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