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深圳外贸商家反馈海关正全面升级商检货源地查验力度,通过后台数据自动对碰核验真实性,一旦发现申报货源地与商检单证所列信息不符,货物将直接进入查验流程,查实后一律作退关处理。
这场“精准化查验”背后,是海关对出口货物合规性监管的进一步收紧,也给所有需办理商检的外贸商家敲响了警钟。
Part 01
货源地不一致触发查验
据了解,海关系统将自动比对报关单与商检单中的“货源地”信息(即生产企业所在地)。例如:报关单填写货源地为“广东深圳”,但商检单中生产企业所在地为“广东东莞”,系统将直接触发人工查验,若核实信息确实不符,整批货物将被退关,无协商余地。

/图源:网络
自2025年10月31日起,两类检验检疫申请若未签订有效“授权委托协议”,电子底账将不再自动签发(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申请暂不受影响):
l 出境检验检疫申请:需同时签订“申请单位与发货人”、“发货人与生产单位”两份授权委托协议;
l 出口危险货物包装申请:需签订“申请单位与包装生产厂单位”、“申请单位与包装使用单位”两份授权委托协议。
企业可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Part 02
什么是出口商检?
出口商检全称“出口商品检验”,是由国家授权机构对货物质量、规格、卫生、安全、数量等进行法定检验并出具证书的强制程序。在中国,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IQ)作为最权威执行主体(隶属海关总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监管。
部分货物无商检合格证明,将无法通关,更无法退税。CIQ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AQSIQ职能整合)共同构成国内核心检验体系,而SGS等国际机构仅提供补充服务。

/图源:网络
随着进口国检验检疫措施要求提高,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对进出口产品商检的检验检疫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合规进行商检已成为出口企业的必备功课。
Part 03
哪些商品需要商检?如何查询?
不同商品的商检要求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的商品以及大宗资源性商品需要实施商检。具体可参照《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简称《法检目录》)。
对列入《法检目录》的进口商品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列入《法检目录》的出口商品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出口。企业可通过法检目录查询网址(
监管条件中的代码具有特定含义:A代表进口法定商检,要求进口货物必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B代表出口法定商检,要求出口货物在报关前必须取得检验检疫报告。

/图源: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
AB组合则表示该货物在进口和出口环节均需进行法定商检,即“进出口均需商检”。此外,还有其他相关监管代码,如M(进口商品检验)、N(出口商品检验)、P(进境动植物检疫)、Q(出境动植物检疫)等。
企业可依据以下步骤确定商品是否需做商检:
1️⃣获取商品的准确海关编码;
2️⃣通过上述查询网址输入海关编码;
3️⃣查看监管条件。如果监管条件显示“B”或“AB”,则该商品出口需要办理商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商检在报关之前就需要做好,避免因商检延误导致报关时间延后,影响货物出境计划。对于有些检验检疫周期较长的货物,应提前多预留检验检疫时间。
Part 04
商检怎么办理?
商检的基本流程:受理报检—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签证放行
不同地区海关/商检局对商检资料要求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包括合同/发票/装箱单;合格保证,报检委托书;厂检单;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生产厂家海关检验检疫注册号等。
提交申报有线上申报和线下申报这两种主要方式。企业可登录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选择“出口检验检疫”模块填写信息;或携带资料到当地海关或检验检疫局窗口办理。
检验检疫同样有两种方式,分别是现场检验(海关人员到工厂或仓库抽样检测)和实验室送检(将样品送至指定实验室)。检验时间通常为3-5个工作日,复杂检测可能延长。
Part 05
如何避免退关风险?
面对海关的严格监管,建议外贸企业建立单证审核机制,确保报关单、商检单等单证上的货源地信息完全一致。建议设立专门岗位负责单证核对,防止因细微差异导致整批货物退关。
完善授权委托协议管理。自2025年10月31日起,对于代理情形的检验检疫申请,务必签订有效的“授权委托协议”,否则电子底账将不再自动签发。
提前规划商检时间。考虑到商检流程可能需要3-5个工作日或更长,企业应在出口计划中提前预留足够时间,避免因商检延误导致整体出口计划受阻。

选择专业报关行合作。一八供应链常年合作的报关行经验丰富,有专业团队协助审核资料与申报,能大大减少操作失误等问题。
此外,企业应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流程。随着国家税务总局2025年第15号公告的实施,平台企业需按季度向税务机关报送卖家的身份信息、交易金额等核心数据,税务与海关数据共享将更加密切。
在这种背景下,合规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的底线。外贸企业唯有尽快调整步伐,将合规意识融入日常经营的血脉,才能在这场监管风暴中站稳脚跟,迎接更加规范、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