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而截至2023年9月,中国船企新船总接单量排在世界第一,韩国、日本位居二三位。全球第一大造船厂 以造船集团为基准,中国船舶集团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单从船厂订单量来看,韩国的三星重工手握最多的订单,仍是全球第一大造船厂。

    过去十多年里,世界造船业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局面。而如今中国凭借最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造船方面的进步更明显一些。

    造船界有一句戏言:想要更多订单,就来中国船厂,要想入行赚钱,请到“隔壁”韩国去。

    据机构克拉克森公布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暴发前,韩国船企的新船平均造价优势明显,手持新船订单平均造价1.18亿美元,约为中、日两国订单均价的3倍。

    而截至2023年9月,中国船企新船总接单量排在世界第一,韩国、日本位居二三位。

    中韩造船业对比

    论起中韩造船业的发展,中国无疑是最早开始的。

    自明朝起,中国就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丰富的航海经验。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史实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事实。当时中国船队使用的是被称为“宝船”的大型木制船舶,这些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现在看来也非常精良。

    而韩国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开始快速发展其造船业。并在1980年代末期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

    从造船厂排名来看,世界十大造船厂中韩国企业占7个,如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都是韩国拿得出手的船舶制造商。

    在LNG船领域,韩国具有显著的优势。全球LNG船订单中,韩国曾经一度超过70%市场份额。

    而在这一领域,中国也在加紧追赶。

    比如2008年,国产首艘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号顺利交付,吹响了冲击韩国垄断的号角。

    之前,中国只占全球份额10%左右,而在2022年,中国船企全年承接大型LNG运输船订单55艘,全球订单总量占比超过30%,创历史新高

    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能够建造LNG船的企业,比如沪东中华、大船重工、江南造船、招商海门和江苏扬子江船业等等

    尤其是沪东中华,它是行业内唯一能同时建造NO.96和MARK III两种薄膜型燃料舱的船企,建造工艺技术已达世界顶尖水平。

    正因如此,2022年,中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全球第一大造船厂

    以造船集团为基准,中国船舶集团毫无疑问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单从船厂订单量来看,韩国的三星重工手握最多的订单,仍是全球第一大造船厂。

    三星重工业是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也是韩国三大造船企业之一,属于三星集团旗下的核心子公司。

    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大型集装箱运输船、液化气船、钻井船、大型油轮等各类高附加值船舶的分段制造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陆地、海洋结构物的制造。

    起初,三星重工的主要业务集中在造船领域,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韩国在重工业制造方面的雄心壮志。

    来到80年代,企业开始实施现代化制造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90年代初,三星重工业扩大了其国际市场份额。公司开始与国际航运公司合作,承建大型商用船舶、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项目,成为国际造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踏入新世纪后,三星重工继续壮大并增加多样化的业务领域,包括海上平台建设、海洋工程、风电装备制造和石油天然气设施建设。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造船业不断发展,韩国造船业似乎有衰减的趋势。

    在韩国三大船企公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中,三星重工实现营业收入约合48.44亿美元,但亏损约合6.96亿美元,同比减少34.9%。

    中韩船企强强合作

    2023年夏天,韩国三星重工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企业实现营业利润达785亿韩元,成功扭亏为盈,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了年度接单目标

    在此之前,三星重工已连续亏了8年时间。

    虽然握有很多订单,但造船的周期非常长,加之成本的提升、竞争对手的崛起,三星重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还有交付延期等问题。

    面对交船的压力,三星重工只能选择与中国造船企业合作,希望借力来加快交付速度。

    市场分析师指出,从中韩头部造船企业的经营情况对比可以看出,中国造船企业的盈利能力要优于韩国,研发投入、造船效率也胜过韩国企业

    种种趋势表明,中国已经显著加速了其造船业的发展,规模逐渐反超韩国和日本,成为了全球造船业的主要力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运市场之一,国内需求不断增长,为本土造船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这也是中国造船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中国造船企业逐渐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品质,不再是低成本制造商,而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来源:新浪财经、腾讯网、搜狐网、外跨研究中心,外航运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4514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