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纽约邮报》报道,在中美两国前往瑞士进行高层贸易谈判之际,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一项计划,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145%高额关税削减一半以上,降至50%-54%之间,最早将于下周生效。
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Kush Desa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关税决定将直接由总统做出。”不过,特朗普周四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宣布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时表示,对华关税“只能降”,目前对中国产品征收的145%关税“已无上调空间”,未来势必下调。特朗普表示,这次谈判将是“实质性的”,如果谈判进展顺利,他可能会考虑降低对许多中国商品征收的145%的关税。
报道称,在中美谈判进行期间,美国将把税率降至50%-54%,最可能是54%。与此同时,对南亚邻国的关税将降至25%。据了解,54%的关税是20%芬太尼关税+34%对等关税,也是之前特朗普计划的对中国的“最高关税”。因为中国的反制,特朗普连续两次将对中国的关税提高至145%。
《纽约邮报》的报道并非空穴来风,这一消息源来自美国的三大零售巨头。随后,沃尔玛(Walmart)、家得宝(Home Depot)和塔吉特(Target)等美国零售公司,纷纷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发送因月初关税战开打而暂停运送的货物,关税由美方买家承担。
美国儿童益智和微型玩具品牌制造商Basic Fun首席执行官杰伊·福尔曼(Jay Foreman)表示:“让这些集装箱船从中国开出的关税数字是54%。”福尔曼告诉《纽约邮报》:“我们得到的信号是,(关税)大坝将在本周末或下周末决堤,届时将会进行调整。”目前,许多美国零售商已经开始要求中国供应商根据新的关税税率(介于10%到54%之间)报价,“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商品抵达美国时定价。”
若下周美国对华关税真的降至50%-54%,这一举措背后有着诸多值得探讨的因素。从政治层面来看,临近大选,特朗普政府需要展现出在经济与外交方面的积极成果,降低关税可以被视为一种示好姿态,为后续的政治谈判增添筹码,也试图安抚国内因高关税而利益受损的产业群体及选民。
从经济角度而言,持续的高关税已经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了反噬。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压力,企业成本飙升,许多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美国企业运营艰难,降低关税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促进经济复苏。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关税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出口订单有望增加,相关产业链将迎来新的生机。
但同时,我们也需警惕美国后续可能的政策变化,不能放松在科技创新、拓展多元化市场等方面的努力,增强自身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韧性与竞争力。而对于全球贸易格局来说,美对华关税的调整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带动其他国家调整贸易策略,重塑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布局。
究竟下周美对华关税是否会如报道所言进行调整,调整后又将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