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4 日,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海事枢纽 —— 曼萨尼约港(Port of Manzanillo)陷入全面瘫痪。海关工作人员从周一起发动大规模罢工,关闭所有进出港口通道,导致日均 4000 辆卡车滞留、上万吨货物积压,直接冲击中墨贸易供应链。这场看似普通的劳工抗议,背后折射出新兴市场物流体系的深层结构性矛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港口瘫痪:一场由劳工抗议引发的物流地震
(一)罢工现场:从 "黄金通道" 到 "停车场"
清晨 6 点,数十名海关员工举着 "停止劳动剥削"" 总统救救我们 " 的横幅,封锁了港口南部和北部主要通道。社交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集装箱卡车在高速公路上排成长龙,司机们被迫在车内滞留超 24 小时。
港口内,货轮在锚地排队等待卸货,堆场集装箱堆积高度突破安全极限,SSA Marine Mexico 等码头运营商不得不暂停预约分配,滞港费以每小时 500 美元的速度飙升。
今年前四个月,曼萨尼约港共处理了 1,291,721 个 20 英尺集装箱 (TEU),比去年同期增长 1.5%。
(资料来源:Asipona Manzanillo)
港务局实时数据显示,罢工造成:
4000余辆运输卡车滞留
10万吨货物积压港区
滞港费以每小时3%的速率飙升
1500家企业物流链断裂
冷藏货物损失超 2000 万美元
(二)抗议者的核心诉求:被忽视的基层困境
此次罢工是海关员工年内第二次大规模行动。早在 5 月 12 日,他们就曾封锁通道 9 小时,提出四项核心诉求:
超长工作负荷:工作日从周一到周六,日均工作 16-18 小时,无午餐时间。曼萨尼约海关仅有 300 名员工,却需处理日均 2000 单报关业务,人均日处理量达 6.7 单,是墨西哥城国际机场海关(700 人处理日均 1500 单)的 3 倍。
基础设施滞后:30% 的报关单仍依赖纸质审核,计算机设备短缺导致数据录入错误率高达 15%。
薪资支付乱象:2024 年以来,员工工资平均延误 12 天,部分月份社保缴纳缺失。
人员配置不足:与港口吞吐量增长严重不匹配,近三年货物处理量增长 22%,但员工总数仅增加 5%。
(三)各方反应与连锁效应
国家港口系统管理局(Asipona)试图通过开放北部 15 号门维持部分运转,但日均 4000 辆卡车的流量远超该通道设计 capacity(1500 辆 / 日),导致拥堵进一步加剧。集装箱码头运营商 Contecon Manzanillo 紧急呼吁客户暂停发送货物,并启动 "船舶优先靠泊" 方案,优先处理生鲜和高价值货物,但仍无法避免整体延误。
曼萨尼约港危机的深层逻辑
(一)海关管理体系的军事化遗留问题
墨西哥海关系统的特殊性源于前总统洛佩斯・奥夫拉多尔的改革政策。2019 年起,墨西哥海关管理权逐步从文职官员转移至军方,曼萨尼约港等重要港口海关负责人均由海军或陆军军官担任。
这种 "军事化管理" 模式在初期有效遏制了腐败(2020-2022 年海关受贿案件下降 40%),但也带来官僚主义弊端:
管理专业化不足:现任海关负责人托雷斯・查韦斯仅有军事背景,缺乏物流管理经验,上任后未落实任何员工培训计划。
技术革新滞后:军方主导的预算分配中,仅 12% 用于数字化建设,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5%)。
(二)基础设施与贸易增长的失衡
作为中墨贸易 "黄金通道",曼萨尼约港承担了 42% 的中墨海运量,2024 年货物吞吐量达 1.2 亿吨,较 2019 年增长 35%。但基础设施升级严重滞后:
通关效率低下:电子化报关比例仅 65%,低于美国长滩港(92%)和新加坡港(95%),人工审核导致平均通关时间达 48 小时,是国际标准(24 小时)的 2 倍。
仓储能力不足:港口堆场面积近五年仅扩大 8%,而集装箱处理量增长 55%,导致旺季堆存费上涨 200%。
交通网络瓶颈:连接港口的高速公路仅有两条主干道,缺乏应急通道,一旦封锁便难以疏导。
(三)劳工权益与经济发展的冲突
墨西哥作为新兴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吸引大量中国企业投资设厂,但劳工权益保护始终是短板。
曼萨尼约海关员工的遭遇并非个案:根据墨西哥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制造业员工平均加班时长同比增加 22%,35% 的企业存在未足额支付工资现象。此次罢工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全球化分工中,新兴市场的基层劳动者往往成为 "效率优先" 原则的牺牲品。
(四)中墨"黄金通道"的脆弱性显现
作为中国商品进入墨西哥的核心枢纽,曼萨尼约港承担着:
中墨海运量的42%
跨境电商货物的68%
新能源设备转运的75%
墨西哥经济部紧急预案显示:
每停工24小时将造成2.3亿美元贸易损失
港口信誉评级从AA降至BBB
曼萨尼约港的瘫痪,本质上是全球化进程中 "效率优先" 与 "公平正义" 失衡的缩影。当中国商品通过这条 "黄金通道" 源源不断进入墨西哥市场时,不应忽视通道建设者的权益保障。对跨境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物流危机的应对,更是一次全球化战略的重新审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