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毕业季,后台总会收到不少应届生的私信。
他们的只言片语中透露着对未来的热情与渴望,也对未来跻身外贸行业有些许迷惘。
今天不讲鸡汤,也不劝退,只是站在一个带过新人的“过来人”的角度,说点实话。
讲真,很多人对“外贸”这两个字,其实是有误解的。
有人以为外贸就是“能讲英语+会点Excel”,结果入职没几天就被要求写开发信、查客户、盯报价,懵得不行。
也有人觉得这行自由、能出差、拓人脉,结果半年连客户回信都没盼来。
但我也见过几个年轻人,入职时什么都不会,一年后能独立跟客户谈条款,稳得让人惊讶。
外贸这行,不是快跑的游戏,更像一场细水长流的积累。
你要不要做外贸,不在于你是不是新人,而是你能不能扛住“起步慢、回报慢”的阶段。
岗位不清,全盘皆乱
刚毕业那会儿,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外贸行业有哪些岗位。
有个实习生进了一家电商公司,挂的是“外贸专员”,结果每天的工作就是上传产品图、写关键词、优化 listing。
她干了半年后来问我:“我怎么感觉我在做运营?”
其实这不是个例,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以为自己进了“谈客户”的岗位,结果成了跟单助理、平台运营,甚至文员。
所以如果你正在找外贸相关的工作,建议先问自己一句:
你想做的是开发客户、谈订单、跑市场的业务型岗位,还是偏后台、平台、执行类的岗位?
这是两条路,成长路径、收入上限、节奏方式,都不一样。
一旦选错,可能半年后你就陷入一种“我好像在做什么,但又不像我想要的那样”的迷茫。
“石沉大海”的阵痛期
这行最难的,不是谈客户,是“发出去的邮件全石沉大海”的时候。
我带过一个新人,英语一般,业务概念全无,但人特别实在,愿意学。
前三个月他发了几百封开发信,一个客户都没回。
有天早上开会,他突然问我:“姐,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行?我这样写,是不是在打扰别人?”
那一刻我特别理解他。
因为这种长时间的没有回应,真的很容易让人自我怀疑。
你以为是自己不够好,其实你刚好遇上了没有人告诉你的“默认空窗期”。
第四个月,他收到了第一封报价信回复,客户下了样品单。
他才慢慢明白,外贸不是拼谁聪明,而是拼谁肯耐心做笨事。
没回信不代表失败,有节奏地复跟才关键。
一封邮件不回,不代表对你没兴趣。
每天的基本功课应该是:整理一批优质客户名单、写出个性化的开发信模板、用表格跟踪邮件状态、每周优化模板和客户筛选逻辑。
在没人回你、不确定结果的日子里,你愿不愿意照样每天把邮件写好,资料查全?
这个答案,才是你适不适合做外贸的试金石。
外贸人必需的3种能力
有些人喜欢流程化的工作,每天做自己分内的事,按部就班就好。
而外贸业务,从来不是那种把事情切干净、责任分清楚的工作。
我见过很多外贸新人,初期抗压能力差,客户催、工厂出错,一时间卡在中间,不知所措。
想做得久、做得稳,先练好这3种能力:
沟通力
让客户一封邮件就看懂你在说啥、做了啥、下一步要做啥。
写完邮件前问自己:如果我是客户,看得懂我在说啥吗?需不需要附上产品图或报价单?
协调力
外贸人常常是:前接客户、后扛工厂、侧边还得盯船期和报关。
你是把一条供应链协调顺的人,而不是谁催你才动一下的信息搬运工。
主动性
客户没回信,你能不能主动反推邮件内容和节奏?工厂回消息慢,你会不会追进度、安排缓冲?
新人不要只等任务分派,要敢于自我驱动、主动碰壁。
客户提问你答不上来也没关系,但你要敢说:
“Thanks for your question, I’ll confirm it and get back to you soon.”
你会发现,这行不是比谁更会说,而是比谁更能扛,更愿意动手搞定问题。
入职前可以准备什么
很多人觉得,“那等我入职再学吧”。
其实有些东西,现在准备一下,会让你快半年的路。
建议可以提前自行学习了解:
学会用Excel基本函数(vlookup、pivot table)处理报价单和客户名单
熟悉国际快递、海运基本术语:FOB、CIF、ETA、HS CODE、BL…
知道几个主流平台(阿里国际站、亚马逊等)怎么找客户
试着写1-2封开发信,练习用“客户视角”措辞,用 ChatGPT/Hermit AI 等工具生成邮件内容,再优化润色
......
这些能力不一定会写在简历上,但一旦你在面试时说得出来、问得清楚,就会瞬间与竞争者拉开差距。
说白了,你在很多不确定里,找到“搞得定”的方法感。
它不靠速成,不靠热情。
只要你能扎下来、熬出门道,它一定会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