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德通在论坛及后台收到大量关于澳洲商标被抢注的咨询,经检索发现,均是热门领域商标且抢注手法高度一致,种种迹象表明,这场抢注风波极有可能是职业抢注团伙恶意操作!
与欧盟抢注团伙的手法不同,此次商标抢注者大多都是通过盗用卖家的商标名称、注册类目、身份信息等真实资料,批量在澳大利亚申请商标并进行亚马逊品牌备案。一经备案成功,被抢注的卖家将面临产品链接被移除、甚至遭遇威胁勒索等情况。麦麦建议大家抓紧自查,核实自己的商标是否被恶意变更或抢注。
01、商标抢注高发的原因
近年来,商标抢注在出海圈愈演愈烈,美国、欧盟、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都属于商标抢注频发区域。这些易抢注的国家及地区存在以下几种共性:
市场贸易活跃:像印度尼西亚、韩国、欧盟、巴西、俄罗斯等,都是经济较为活跃或市场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方贸易往来频繁,对各类商品和服务需求旺盛,中国企业产品出口量较大,品牌关注度易提升,抢注者认为有利可图,便会抢注商标以获取经济利益或限制竞争对手。
商标法规存在可乘之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法律不一,例如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遵循申请在先的原则,即先提交申请的主体优先获得商标权利。这意味着,您的品牌如若只在销售国注册了商标,未在其他易抢注国家同步布局,就极有可能被当地企业或个人抢注。
维权程序复杂:一些国家的商标异议、无效宣告等程序耗时很长,如泰国商标异议程序持续两年以上,老挝和柬埔寨商标无效宣告案件耗时三年以上,这无疑增加了被抢注企业的维权成本和难度,打击抢注行为举步维艰。
中国企业商标布局滞后:许多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更注重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从而忽视了商标的布局体系搭建,未提前进行商标注册布局。往往是当产品在海外市场有了一定知名度后才开始准备商标布局,而此时才发现商标已被抢注,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02、被抢注后只能认栽?麦德通教你四招破局反击
商标抢注风波给所有出海卖家敲响了警钟,面对恶意抢注,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
-全面完善品牌保护:
如若未来有其他地区销售的计划,麦麦建议在前期商标布局时,可进行防御性注册,在主营范围相关的类别或商标易抢注的地区布局商标,形成护城河式的保护。
例1:如主营25类的服装,可在相关类别18类皮革箱包、14类珠宝饰品和3类美妆清洁用品进行防御性注册。
例2:例如注册了欧盟商标,虽然欧盟商标注册后可在27个成员国享有合法商标权益,但欧洲大多地区商标审查是形式审查,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都是易遭到商标抢注的地区,申请人需要注意在易遭抢注的地区进行防御性注册。
-提出异议申请:
如抢注商标还在公告期,卖家可基于在先近似商标的权益或大量的商标使用证据,对公告中的商标提出异议,以避免抢注商标成功注册;
-提起撤销程序或无效宣告:
如抢注商标已下证,卖家在调研取证后可基于“连续三年不使用”或“连续五年不使用”为由对其提出撤销申请。也可请求宣告抢注商标无效。
-侵权诉讼:
也可委托律师收集侵权证据,向商标注册当地的法院发起侵权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贸易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让多年的品牌建设成果付诸东流。面对日益猖獗的商标抢注行为,企业和卖家唯有提前布局、主动防御,才能为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扎根生长筑牢根基。毕竟,在知识产权的战场上,主动出击永远比被动应对更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