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A,一个每天在跨境新闻里“仰卧起坐”的苦命小编。
最近美国关税的事儿,咱是提了又提,因为它不断横跳出来戏耍咱跨境人,你永远不知道它是涨是降。就在大家还在纠结“美国市场还能不能搞”的时候,Temu与SHEIN这两个“卷王之王”已经用数据告诉我们:“问题不大,别慌!”
LatePost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SHEIN GMV约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5% - 20%;Temu全球GMV约350亿美元,同比增长50%。SHEIN今年GMV目标定为超600亿美元,Temu更是直指千亿美元!
这两个“价格屠夫”不仅没被老美的关税压垮,反而在全球市场越战越勇,甚至提前调整物流、优化供应链,硬生生把政策冲击变成了“反向营销”。老美本想着加税让本土企业业绩腾飞,没想到SHEIN和Temu反手一波“全场再打5折”……
平台财大气粗还能搞搞补贴,普通卖家要想在北美市场“苟住”就有点吃力了,所以敏锐的同行已转向隔壁的拉美市场,整体电商增速高达16%,尤其是墨西哥和巴西两大市场,2025年电商规模预计分别达到450亿和480亿美元,妥妥的新蓝海。
但是!潜力归潜力,小A提醒想要到墨西哥掘金的跨境老铁们要留意了,老墨最近的一些“骚操作”和老美如出一辙,不像以前那么好搞了……
政策调整 关税暴击虽迟但到
墨西哥和巴西并称拉美双雄,一直以来都是跨境人展业拉美的必选项,此前AsiaBill在《AB干货 | 墨西哥电商市场洞察,开启拉美第二大市场必备攻略》已经介绍过墨西哥电商概况,今天就不重复介绍,主要聊聊近期墨西哥政府最近的一些操作,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本来嘛,墨西哥市场是个香饽饽——年轻人口多、电商增长快、消费习惯接近欧美,卖家们本可以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结果,墨西哥政府来了一套和美国大差不差的“关税组合拳”。
近日,墨西哥财务部通过《联邦官方公报》发布决议,宣布对小额跨境包裹关税规则进行调整。新规定显示,自2025年8月15日起,价值低于50美元的、通过快递或包裹服务运送进墨西哥市场的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将从原来的19%大幅上调至33.5%。关税新规定主要适用于从中国和其他与墨西哥没有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进口的商品。
而对于美加这两个《美墨加协定》(USMCA)签署国,墨西哥设定了不同的税率结构,低于50美元以下的包裹继续享有免进口税待遇,50美元至117美元之间的包裹维持17%的税率,价值高于117美元的包裹仍适用19%税率,高价值包裹无论是否USMCA 成员国都按19%征税,较之前17%也有所提升。
不难猜测,墨西哥此次加税是应美国要求,主要目的是防止部分低价商品利用墨西哥作为后门低成本进入美国市场,也相当于是对老美的“投名状”。
另外,墨西哥政府在8月12日颁布新法令,将禁止企业利用IMMEX计划免税进口成品鞋,并对所有进口成品鞋征收至少25%关税,这直接精准打击一些卖家“假装生产实则进口”的骚操作,要知道,2019年至2024年间,墨西哥鞋类进口量激增159%,而本土产量却下降12.8%,保护制造业本地化的战略目标不言而喻。
不管哪条政策,中国商品都首当其冲“受伤害”,但最受伤的还是墨西哥消费者们的钱包,因为这接连的关税政策暴击,最后非但没保护到本土企业,反而让消费者买鞋、买小商品更贵了。
对于保护本土制造业的说辞,小A忍不住吐槽了:你倒是先把本土供应链搞起来啊!
拥抱墨西哥 得换个姿势
对于墨西哥消费者而言,也许对隔壁美国全球加征关税的细节不熟悉,但对价格上涨的担忧是实打实的,这也PUSH他们转向低价品牌和本土产品。
NIQ的调查研究显示,仅22%受访者明确了解关税含义,44%听说过但不完全明白,34%完全不知——在这个前提下,40%受访者认为关税已影响常购商品价格,64%的人觉得基础食品涨价了,家居用品、饮料、电子产品等品类也受波及,这不废话么,关税成本最后不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价格压力下,近三成受访者已转向更实惠品牌,31%的人愿意为“墨西哥制造”多花钱,而42%的人在一定条件下愿意支持本土产品,这个条件不用说大家也都懂,就是价格别太离谱,最后仍有14%坚持只选最低价。
墨西哥消费者内心OS:“我管你这的那的,谁便宜我选谁!”所以老墨消费者们“支持国货”的情绪是有的,但钱包才是最终裁判。那墨西哥市场还能做吗?小A想说能,但得换个姿势。
嘴上很爱国,钱包很诚实——老墨们价格敏感度极高,单纯想着“关税让卖家承担”的卖家,怕是要凉凉,所以从一开始选品,就要避开“高危区”,拥抱那些“潜力股”。
比如前文提及的鞋类,现阶段25%的关税,是墨西哥的重点打击对象,小A觉得服饰也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所以鞋服类这种关税重灾区的卖家,要掂量着自己能不能玩得转墨西哥市场。
鞋类卖家真放不下墨西哥市场,那可以尝试本成品进口+本地组装的模式,比如鞋类可以进口鞋底、鞋面,在墨西哥完成最后组装,完美规避高额的成品关税,不过要找到靠谱的本地合作商,要不真给坑到鞋底不翼而飞。
其次就是各类低价值小商品,毕竟33.5%的税,利润直接砍半,加上漂洋过海的物流运费,真有可能卖一件亏一件,除非是毛利率较高且便于运输的小商品,否则还是悠着来。
那哪些是“潜力股”品类呢?拉美消费习惯与欧美既有相似又有差异,墨西哥和巴西的消费者一样,都偏好高性价比电子产品,青睐环保智能家居用品,一些运动户外品类也因年轻群体“运动+社交”的需求而活跃。
高性价比款的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手机配件、智能家居等电子产品是相对更稳妥的选品,还有瑜伽服、露营装备等运动户外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墨西哥人对可持续消费接受度较高,环保产品也拥有一席之地,最后则是汽车配件,目前墨西哥汽车保有量高,但要留意当地法规、注意认证要求。
小A还提醒有实力的品牌卖家,可以跟鞋类一样考虑“半本地化”模式,国内生产好零部件,在墨西哥本地进行组装,比如家具零部件这种,可规避成品的高关税。
所以说换个姿势,墨西哥还是可以拥抱下的。
头部逆势增长 我们从中取经
为什么Temu、SHEIN能在关税大战中越战越勇?我们来拆解他们的生存秘籍。
首先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Temu的“全托管”策略,都把成本压到极致,平台自身体量大,又通过规模效应消化部分成本上涨,所以始终保持价格竞争力,另外这些头部平台每发展一个市场,都会优先考虑本地化运营,比如他们都在墨西哥设立了办公室并雇佣本地团队,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政策。
大佬们用金钱砸出来的护城河我们学不来,但他们的一些运营策略我们可以学习一二。
比如SHEIN在TikTok、Instagram上疯狂投广告,并合作墨西哥本地网红,还鼓励买家晒单,UGC策略十分成功,能形成有效的社交裂变。SHEIN在墨西哥是以独立站+APP的方式运营,支持西语客服,另外除了支持主流信用卡、借记卡支付外,还提供OXXO便利店现金支付,这也是许多墨西哥偏爱的支付方式。
Temu则是一样的“砍一刀”套路本土化,墨西哥用户邀请好友可得优惠券,另外Temu还利用墨西哥人的社交习惯,通过WhatsApp群组传播活动、优惠,这跟我们拉微信好友“砍一刀”一毛一样啊,就是把社交裂变玩法玩到极致。
目前Temu墨西哥站SKU超100万,其中低价专区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用户,独立站卖家也可以借鉴,推个低价引流品,先把人吸引(诱骗)进来再说(宰)嘛,跟利润款捆绑才能下单,总有人舍不得0.99美元特惠的“大羊毛”。
对于墨西哥关税调整,SHEIN更多的应对是“躲”,比如减少鞋类占比,增加关税影响小的商品占比,另外通过套装销售提高客单价,以规避50美元以下的包裹税,另外也逐步布局本地供应链,比如在巴西建厂,减少对中国直邮的依赖。
Temu的应对则是“刚”,目前Temu并未涨价,而是继续用补贴维持低价,并优化物流模式,将小包合并为大包裹清关,从而降低税率,另外继续疯狂扩品类、扩SKU,用非关税敏感品类,如数码配件、家居产品等来冲GMV,硬刚到底的策略让小A不禁感慨,还是财大气粗呀。
中小卖家可以从大佬们的手段中学习一些套路,比如选品避开红海以及目前关税“高危区”;物流也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海外仓或中转仓,跨境小包目前税率实在夸张;另外支付也要本地化,OXXO、Mercado Pago、SafetyPay、paysafecard等本地支付支持得越多越好;最后则是两家的社媒种草一定要学习,做好内容营销,成本肯定比单纯投广告低。
最后,小A想说,跨境电商没有永远的“舒适区”,政策会变、市场会变、风向会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卷”,墨西哥现在也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无脑做”,选对品类、优化供应链、做好本地化并随时关注政策,才能找到机会、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