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ester
原创首发|骑鲸出海
Temu换挡提速。
8月底,Temu在拉美市场取得突破。在墨西哥,今年二季度Temu的流量份额首次超越美客多与亚马逊。在巴西,Temu在8月获得4.09亿次访问,位居当地电商平台之首。
另外,母公司拼多多的业绩放缓的同时,Temu仍在扩张。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5年上半年,Temu的全球GMV达到350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外界普遍认为拼多多一直在保持业绩上的低调,主动降低市场对拼多多的乐观预期。Temu也一样,试图低调地在各国取消小额包裹豁免政策的当下,寻找更好的出路。
小包征税堵不住Temu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几乎在全球遭遇更加严格的监管。
今年以来,多个国家相继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涉及欧美、拉美和亚洲市场。
在拉美,墨西哥自1月1日起废除了“50美元免税政策”,对所有价值低于2500美元的包裹统一征收19%的进口关税。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2月提议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商品的关税豁免,并计划设立统一的欧盟海关机构;5月,欧盟进一步宣布,将对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直邮小额包裹征收每件2欧元的管理费。英国方面,政府4月表示正考虑取消135英镑(约合1305元人民币)以下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在亚洲,越南2月取消了价值低于1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88.8元)的进口商品增值税豁免,并将外国电商平台纳入本地税收监管。日本财务省则在5月表示,计划对价值低于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5元)的进口小包裹征收消费税。
这些国家没有采取类似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但普遍以保护本地企业为由,取消了跨境小包免税政策。
小额包裹免税长期以来是Temu快速进入新市场的“杀手锏”,在Temu进入后,中国寄往当地的小额包裹数量显著增加: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进口的电商包裹数量较2023年翻了一番,达到46亿件,其中约90%来自中国。过去五年,中国寄往日本的的小额包裹数量也激增了约五倍。
Temu凭借低价和流量快速扩张,引发监管层的警惕。欧盟方面指责Temu存在低价倾销行为。Temu予以否认,并称其价格优势来自供应链效率。
跨境商品更有优势
跨境小包免税为Temu提供了低价的基础,但这一政策并非Temu独享,亚马逊的自发货卖家同样受益。
Temu的区别在于,不是让卖家各自寻找物流渠道,而是将大量包裹集中到国内仓,再由平台统一负责航空直邮和尾程配送。规模化处理带来效率提升,也为低价创造空间。这种模式与拼多多在国内通过拼团和“砍一刀”集中订单的逻辑类似,只是跨境场景下必须依赖平台的全托管。
卖家参与Temu的“低价游戏”,换取流量甚至爆单机会。但这意味着全托管模式下必然要用“薄利”带来“多销”。如果以拼多多为参照对象,未来能够收益的仍然是具备“工贸一体”能力的商家,即直接将中国工厂与海外消费者连接的F2C模式。这也是Temu所强调的“供应链效率”的核心,而不仅仅是小包免税政策。
但随着各国逐步取消小额包裹免税,Temu必须要想想新的发货模式了。
在T86取消后,Temu宣布将停止向美国消费者销售来自中国的商品,同时积极招募本地卖家入驻。随着更多国家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Temu也在墨西哥、加拿大和欧洲推进本地卖家计划。
不过,本地商家有其护城河。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家在与Temu洽谈时,明确要求平台不得将品牌商品定价低于亚马逊。亚马逊实行统一定价机制,并监测其他平台的同款售价,一旦发现Temu下调价格,相关商品可能失去在亚马逊上的“黄金购物车”资格,直接影响订单转化。
一名美国大型第三方卖家高管直言:“我们告诉他们,他们不能用同样的产品来削弱亚马逊的竞争力,必须要有实质性的产品差异。”
在欧洲,除了亚马逊,多个国家还拥有本土综合或垂直电商平台,市场高度分散。Temu对本地商家的吸引力有限。在拉美,亚马逊和美客多盘踞多年,且当地市场供不应求,这让本地卖家依然专注在原有的平台。
此外,在欧区等新站点,本土电商货盘的数量和质量目前不如美区,背靠中国卖家的跨境商品依然更有优势。
美区的发财故事还能讲一遍吗?
虽然小额包裹免税在欧洲和拉美同样被取消,但与美国市场相比,当地贸易政策波动较小,确定性更强。Temu在缩减美国市场投入的同时,加大了对欧洲和拉美的资源倾斜。
4月,Temu削减在美国的数字广告投放,并在欧洲大幅增加支出。在法国,广告预算增加40%;在英国,增长20%。据欧洲电商研究机构Emerce预测,Temu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有望增长35%至40%。目前,其在欧洲的活跃用户已突破1.2亿,预计2025年GMV将达到580亿欧元,较2024年增长45%。
在拉美,Temu同样保持高速扩张。7月,Temu在该地区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2%,在全球用户中的占比提升至26%,下载量同比激增148%。在巴西市场,Temu内部设定的目标是将日GMV提升至1000万美元,全年GMV达到36亿美元,逼近多个成熟市场的水平。
Temu在欧洲和拉美市场的活跃卖家仍以中国商家为主。8月,平台放宽开店限制,允许单个主体开设的店铺数量从一个增加至三个。在美国全托管模式受阻后,这一举措被视为针对其他站点卖家的调整。
然而,部分转向欧洲全托管的商家表示,当地消费者的退换货率和差评率显著高于美国市场。“差评全是欧区来的,美区反而不会。欧洲人下单从来不看尺寸,买完发现尺寸不对就要退款差评甚至0元购。而且售后了还要给差评,拉低了品质分还影响了整条爆品的链接,全托又很难删评。”
在拉美,半托管卖家同样面临税号问题。墨西哥税务部门要求跨境卖家必须完成RFC税号注册,并按月验证有效性。但RFC税号注册和续费的成本超过一万元人民币,同时入驻条件还要求必须以本地公司身份注册。“注册加上运营成本都不少,半托商品比价又比不过全托,没优势。”
这些“剧情”都曾在美区上演过,Temu卖家需要用薄利换多销,但由于Temu能提供流量和增长机会,在经历了初期的调整之后,商家还是愿意跟随维持经营。
而对欧区的持续投入,让Temu在欧洲的口碑也开始提升。最新数据显示,Temu 在欧洲的用户好评率高达 81%。对比亚马逊欧洲站,同类平台的平均好评率在50%左右。Temu在欧洲已经站稳脚跟。
8月底,Temu也恢复了从中国工厂向美国消费者发货,并加大广告投入。为应对8月29日全面取消小额包裹豁免政策,Temu加速建设自有的物流网络,减少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不过,平台强调减少“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又像沿用了全托管。
部分Temu卖家则在社交媒体说道,“做Temu其实是卖货给Temu,而不是卖给美国人”。无论在美区还是其他市场,Temu吸引的更多是上游供应商乃至源头工厂,而不是跨境商家。其核心优势并非小额包裹豁免,而是在海外延续拼多多的F2C模式,即直接连接中国工厂与海外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