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站点集体“亮证”,美国站却神隐
9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2025年第22号公告,给所有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出“最后通牒”。按照国税15号文(三)《规定》施⾏后的⾸次报送:
1.《规定》施⾏前已经从事互联⽹经营业务的互联⽹平台企业,应当于2025年7⽉1⽇⾄30⽇期间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互联⽹平台企业的基本信息。
2.互联⽹平台企业应当于2025年10⽉1⽇⾄31⽇期间,⾸次报送平台内的经营者和从业⼈员的身份信息、收⼊信息。
国庆长假后第一周,电子税局已显示全球各地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按照要求在税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







亚马逊把全球20个站点(从英国、德国到新加坡、沙特)全部委托给一家“北京奋迅(上海)律师事务所”作为申报人登记在册,却唯独——美国站缺席!(包括Walmart美国站也未显示)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美国站、Walmart美国站产生的每一笔流水,暂时仍游离在中国税务监管雷达之外?
2、“15号+17号”双文锁喉,平台不报就“停业”
回溯今年3月与7月,国税连续抛出2025年第15号、第17号公告,核心只有一句:
“谁掌握数据,谁就得向中国税务局报告。”
国庆长假前的22号公告更是把罚则写到了实处:
一年内累计2次漏报→直接视为“情节严重”;
协助卖家分拆收入、伪造数据→平台法人或遭停业整顿;
停业期间,发票系统一键锁死,买家端即刻弹窗“风险预警”。
亚马逊全球20站火速“备案”,正是为了避免被“一键下架”。

3、美国站为何敢“硬刚”?
1. 法律夹层
美国站运营主体
2. 数据主权
美国《云法案》规定,除非司法部批准,否则境外机构无权直接调取美区平台数据。
3. 商业博弈
美国站中国卖家占比超45%,一旦开放数据,或将引发“集体撤离”风险,亚马逊仍在观望。估计包括walmart美国站也是出于相同原因。
4、卖家“裸奔”倒计时 22号公告留了一道“活口”:
“对境外运营且无法取得数据的平台,由境内代理机构补充报送。”
换句话说,当美国站卖家年度销售额≥500万元人民币,且通过境内银行、第三方支付回款时,银行已负有“穿透报送”义务。
平台不报,银行报;银行不报,税务直接找卖家。
“裸奔”空间,最多只剩一个完整申报年度。

5、三种可能的“美国站补录”剧本
剧本A:中美双边谈判闪电签约(概率30%);
剧本B:亚马逊在华子公司被认定为“数据代理人”,强制回传(概率50%);
剧本C:税务总局直接对境内亚马逊服务商下手,要求代报(概率20%)。
无论哪条剧本上线,美国站“免税盲区”都将被瞬间填平。
6、留给卖家的8个字:提前合规,提前分割
注册小规模个体户,采用“核定征收+成本费用”双轨制;
提前申报2025年跨境收入,抢占“首违不罚”窗口期。

7、专业助力:易税通·跨境税务黑匣子
搞不定多国VAT?分不清平台数据回传口径?
易税通全球合规专业顾问团队关键时刻坐镇在线,全程陪伴!
通过专题沙龙及方案班给跨境电商老板、财务总监分享合规信息与专业意见;
拉取亚马逊站点原始交易CSV,匹配中国税法口径;
美国站回款提前做“分割+分层”,合规成本最高降幅60%;
赠送“跨境财税合规风险体检”,给出合规评估PDF报告。
现在私信添加易税通小助手微信,前100位卖家免费开通“美国站预合规”通道,抢在亚马逊补录前完成税务防火墙!
【评论区话题】
你觉得美国站会在哪个季度“被迫补录”?留言预测,猜中送易税通全年VIP!
(本文依据公开信息探讨,并不作为税务建议,企业合规请咨询主管税务部门或与专业人士联系协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