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近期雷霆出击,破获一起利用香港公司进行跨境增值税(VAT)欺诈的大案,涉案金额高达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共10名嫌疑人落网,再次为跨境电商行业的税务合规拉响警报。

欧盟多国联手,摧毁欺诈网络

欧洲检察官办公室(EPPO)的统一协调下,捷克、波兰、斯洛伐克等多国执法部门发起代号“Flash”的联合行动,成功打掉一个精心设计的跨境逃税网络。

调查显示,该团伙利用从中国香港阿联酋美国等地的采购渠道,向欧盟境内走私高价值电子设备,并系统性地逃避增值税,造成欧盟税款巨额流失。

行动中,欧盟出动警力超过300人,执行搜查19次,不仅逮捕10名涉案人员(其中7人已被起诉),还查封了3处房产、多块名表及大量现金,并冻结银行账户约137万欧元,形成有力震慑。

“虚假贸易+空壳公司”的逃税伎俩

这一团伙的作案手法隐蔽且环环相扣,核心在于“虚假申报+空壳运营”。

具体来说,他们先将电子产品从香港等地进口至捷克关联企业,再以“欧盟内部供应”为名,虚假销售给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等地注册的空壳公司,从而绕开VAT征收环节。

这些空壳公司既无实际地址,也无真实业务,仅作为虚构贸易的“中转站”,最终将货物交给不明身份的终端买家。通过伪造贸易链条、篡改物流数据,该团伙成功隐匿真实交易路径,形成闭环欺诈。

香港公司被利用为关键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注册公司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犯罪团伙利用香港便捷的跨境资金与货物流动条件,将其作为资金调度与货物中转的关键节点,再配合欧盟境内的空壳公司完成虚假贸易闭环,切断税务机构对货与款的追踪。

此类操作并非个例。当前,欧盟电商领域的税务欺诈已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的趋势。电子设备因价值高、流转快,成为重点目标。香港因其区位和政策优势,被部分不法分子用作跨境逃税的“跳板”,引发欧盟执法机构持续关注与排查。

欧盟多管齐下强化税务监管

面对跨境逃税愈演愈烈,欧盟正从立法、技术和执法三个层面系统升级监管体系。

意大利自2024年起将跨境电商海关查验率提升至22%,并延长清关审核时间,从源头加强管控。2025年6月,欧盟实施新规,取消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增值税豁免,堵住低价值商品逃税漏洞。

欧盟积极推进“税务数字化2025”计划,运用大数据与交易链路追踪技术,对跨境电商实施实时监控,压缩虚假申报和数据篡改的空间。

依托EPPO构建的跨国协作机制,欧盟各国实现情报、证据与人员的快速联动。自2024年以来,该机构已冻结涉案资产超10亿欧元,税务欺诈主犯最高可面临26年监禁,刑罚力度空前。

行业洗牌在即,合规成生存底线

随着欧盟监管全面收紧,跨境电商行业正迎来一轮“合规洗牌”。过去依赖“低价+避税”模式的企业因合规成本激增而难以为继。

数据显示,当前跨境物流成本已上涨18%-25%,头部企业的合规投入同比增幅更高达370%,合规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前提。

与此同时,合规化也为行业带来积极变化:

合规企业得以跳出价格战泥潭,聚焦产品与服务升级。

市场秩序改善也推动资源向规范企业集中,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中国卖家而言,“合规不是选择,而是底线”已成为共识。

企业如何构建合规能力

对于进军欧盟市场、尤其涉及香港公司运营的跨境电商企业,必须将合规管理贯穿业务全程:

确保货物流、资金流和票据流“三流一致”;

密切关注欧盟及各国税务政策变化,防范认知滞后带来的风险;

建立内部风控机制,定期开展税务自查。

跨境税务欺诈不仅侵蚀欧盟财政根基,也破坏全球贸易的公平竞争。对中国电商企业而言,在欧盟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抛弃短期投机心态,将合规融入企业基因,主动构建合规体系,才能实现稳健与长远发展。

未来,随着全球税务监管协同加深,合规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以此案为鉴,提前投入合规建设,正是为开拓国际市场筑牢根基。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1373

广州万里晴国际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1364025900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VAT注册申报、海外商标专利、产品合规、海外公司注册、海外仓服务、亚马逊店铺服务,其他跨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