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综述:代工模式支撑的稳健增长赛道
宠物零食合同制造作为宠物食品产业的核心代工环节,通过品牌方与制造商的专业分工实现价值共创 —— 品牌方聚焦市场运营与消费者沟通,制造商依托规模化生产、技术研发与品控能力完成生产交付,这种轻资产合作模式已成为全球宠物零食产业的主流运作方式。据 QYResearch 调研显示,2024 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达 29.84 亿美元,受益于宠物主粮化消费升级、单身经济与老龄化社会催生的 “宠物陪伴” 需求,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 2031 年规模将攀升至 46.77 亿美元,2025-2031 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 6.6%。
然而,行业平稳发展背后,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加码带来显著冲击:2025 年美国对中国宠物零食加征关税已升至 34%,叠加原材料与物流成本上涨,对外销占比超 70% 的中国头部代工企业造成直接影响。这一政策环境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战略重构,从供应链布局、市场拓展到技术升级全方位突破,为全球行业竞争格局重塑注入新动能。
二、市场现状:区域分化与品类分层的竞争格局
(一)全球市场:北美主导消费,亚太承接代工
全球宠物零食合同制造市场呈现 “消费高地在北美、生产基地在亚太” 的鲜明特征。北美市场凭借成熟的宠物消费文化与高人均宠物支出,2024 年销售额占比达 48%,其中美国贡献全球 42% 的市场份额,Simmons Pet Food、Bright Pet Nutrition Group 等本土巨头通过深度绑定沃尔玛、Petco 等零售渠道,占据高端代工市场主导地位,其服务的品牌方产品单价普遍超 5 美元 / 袋,代工毛利率可达 28%-35%。欧洲市场以德国、英国为核心,2024 年占比 26%,消费者对天然、无添加成分需求突出,Eurocan Pet Products、PLB International 等企业的有机零食代工方案占据显著优势。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代工生产基地,2024 年制造份额占比超 55%,中国、泰国凭借成本优势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成为核心代工枢纽,仅中国就承接全球 30% 的中低端代工订单,但产品多集中于单价 1-3 美元的基础品类。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仍以 “成本导向型代工” 为主,头部企业如佩蒂股份 2024 年全球代工份额约 8%,而北美企业凭借品牌溢价与技术壁垒,代工单价较中国同类产品高出 40%-60%,利润空间显著更优。
(二)产品与应用:品类多元与宠物类型适配并行
产品类型细分
市场按产品形态分为五大类别,呈现 “软零食主导、功能性品类增长快” 的格局:软零食凭借口感适配性强、适口性高的优势,2024 年占比达 35%,成为主流代工品类,尤其受小型犬与猫主人青睐,PetDine 的软肉条代工业务占其营收的 42%;牙齿咀嚼物作为功能性品类,受益于宠物口腔健康需求升级,2024 年增速达 9.2%,占比 18%,Green Mountain Animal 的天然骨咀嚼物代工因通过 SQF Level 3 认证,成为北美高端品牌首选;松脆零食、动物骨头和蹄子分别占比 22%、15%,主要服务于大众消费市场,而 “其它” 品类(含冻干、3D 打印定制零食)占比 10%,虽份额尚小,但增速达 12.5%,成为技术竞争焦点。
应用领域分布
犬用零食是核心应用场景,2024 年占比 68%,需求集中于磨牙、洁齿等功能性产品,大型犬用耐咬咀嚼物代工订单尤为旺盛,对原材料硬度与耐用性要求严苛;猫用零食占比 27%,虽份额低于犬用,但增速达 7.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需求聚焦于高蛋白软零食与互动型零食,新西兰 Quality Petfoods Ltd 的冻干猫零食代工业务因原料溯源优势广受认可;“其它” 品类(含鸟、兔等小宠零食)占比 5%,市场规模较小但竞争壁垒低,成为中小代工企业的切入点。从渠道看,线上电商品牌的代工需求增速最快(2024 年同比增长 15%),对小批量、快迭代的柔性生产能力要求更高。
(三)产业链与盈利:品控与成本决定利润分层
产业链上游聚焦原材料与生产设备,核心原材料(肉类、谷物、添加剂)占生产成本的 65%-75%,其中北美企业多采用本地溯源肉源,成本较中国高 30% 但溢价能力强,而中国企业受大豆、鸡肉等原料价格波动影响显著;生产设备方面,智能化生产线(含传感器、自动包装系统)可使生产效率提升 25%,但单条产线投入超 800 万元,成为中小企进入壁垒。中游为代工生产核心环节,竞争力体现在品控体系(SQF、BRC 认证通过率)、柔性生产能力(最小订单量)与研发响应速度,Simmons Pet Food 凭借 SQF Level 3 认证与 48 小时新品打样能力,代工毛利率达 32%,远超行业 20%-25% 的平均水平。下游对接品牌方客户,采用 “固定加工费 + 销量分成” 模式,服务国际大牌的代工企业加工费较中小品牌高 50%-80%,且回款周期更稳定。
三、核心挑战与中国企业的突围策略
(一)关税围堵下的三重困境:成本、合规与客户流失
美国的关税打压使中国企业陷入全方位困境:成本层面,34% 的高关税叠加 13% 增值税,使单吨出口美国的宠物零食代工成本增加 2800-4500 美元,原本 22% 的毛利率被压缩至 15% 以下,部分中小企已暂停对美业务;合规层面,美国 FDA 对进口宠物食品实施 “预先通知 + 现场核查” 双重监管,2024 年中国企业因标签不符、微生物超标被扣留的货物同比增长 42%,单批次整改成本超 10 万美元;客户流失层面,北美品牌方为规避关税风险,加速将订单转移至东南亚代工厂,2024 年中国对美宠物零食代工订单同比下降 35%,市场替代效应已显著显现。
(二)破局路径:三维协同构建竞争新优势
供应链重构:海外设厂与全球采购并举
中国企业正通过 “产能外迁 + 资源整合” 双路径破解关税难题:产能布局上,头部企业率先在东南亚落地生产基地,佩蒂股份在越南、柬埔寨的工厂已承接 90% 的美国订单,借助东盟与美国的自贸协定实现零关税出口,2024 年越南工厂净利润同比增长 40%;原料采购上,通过全球化采购平抑成本波动,如从巴西进口鸡肉粉、新西兰进口羊骨,较国内采购成本降低 12%-18%,同时建立 150 天原料储备库应对价格波动。此外,企业加速推进智能化改造,引入传感器实时监控温湿度与微生物指标,使产品合格率从 96% 提升至 99.2%,降低合规风险。
市场多元化:新兴市场开辟增长第二曲线
中国企业加速抢占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量:在东南亚,印尼、泰国的宠物保有量年均增速超 20%,带动代工需求爆发,2024 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代工出口量同比增长 68%,针对当地湿热气候开发的防霉软零食代工方案广受青睐;在中东,沙特、阿联酋的高端宠物消费崛起,企业针对性开发符合伊斯兰教法的清真宠物零食代工模块,通过 HALAL 认证后,代工单价提升至 3.8 美元 / 袋,较基础品类高 65%;这些新兴市场不仅关税政策宽松(普遍低于 10%),且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成为对冲美国市场风险的核心阵地。
价值升级:从基础代工到技术服务转型
摆脱低价依赖、聚焦高附加值服务成为突围核心: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头部企业研发费用率从 3% 提升至 7%),攻克功能性品类技术,佩蒂股份推出的益生菌软零食代工方案,可使宠物肠道健康指标提升 20%,代工单价从 2.2 美元 / 袋提升至 4.5 美元 / 袋,毛利率回升至 28%;另一方面,拓展 “代工 + 增值服务” 模式,为中小品牌方提供配方研发、合规认证、包装设计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占比从 5% 提升至 18%。同时,加速获取国际权威认证,2024 年中国宠物零食代工企业 SQF 认证通过率较上年提升 27%,成功进入欧洲高端品牌供应链。
四、未来机遇:政策红利与技术变革的双重赋能
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技术迭代为中国企业创造新机遇:“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宠物消费加速升级,仅东南亚地区 2025 年宠物零食合同制造市场规模就预计突破 6 亿美元,中国企业可凭借产业链配套优势与本地化服务抢占先机;金砖国家产能合作机制下,在巴西、南非建立原料加工基地,利用当地肉类资源生产高性价比零食,有望快速渗透南美与非洲市场。数字贸易的兴起则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网等平台直接对接海外中小品牌方,2024 年线上渠道获取的代工订单占比达 30%,较 2022 年提升 14 个百分点。
技术变革为行业增长注入新动能:智能化生产与 3D 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小批量定制代工成为可能,如通过 3D 打印技术实现宠物姓名、营养成分个性化定制,代工溢价可达 80%;“代工 + 数据服务” 模式创新,如为品牌方提供消费偏好分析、爆款预测报告,可使服务附加值再提升 10-15 个百分点。预计至 2030 年,具备功能性、个性化的高端宠物零食代工份额将从当前的 22% 提升至 40%,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五、结论:从成本代工到价值服务的转型跨越
全球宠物零食合同制造市场正处于 “格局重塑与价值升级” 的关键期,6.6% 的稳健 CAGR 背后,是宠物消费升级与代工分工深化的双重支撑,也暗藏美国关税围堵带来的行业挑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当前的核心任务是摆脱 “成本依赖型代工” 模式,通过供应链重构突破关税与合规瓶颈,依托新兴市场打开增长空间,以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构建差异化优势。
未来,能够实现 “三化融合” 的企业将主导行业发展:一是产能全球化,通过海外设厂与全球采购破解贸易壁垒;二是产品高端化,聚焦功能性、个性化品类打造技术壁垒;三是服务一体化,从单一生产代工向全链条服务延伸。随着中国企业在品控体系与研发能力上的持续投入,全球市场有望从 “北美主导、亚太代工” 的旧格局,转向 “多极竞争、价值共享” 的新范式,中国企业也将从 “成本代工者” 向 “价值服务商” 加速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