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USPS总是“紧绷”,而中国快递企业却能够持续进化?

每年全球电商包裹爆发式增长,USPS却年年亏损;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快递企业,在双11、黑五、万圣节等多轮旺季里不仅“爆量”,还越做越赚钱。同样是送包裹,为什么差距越拉越大?

一、USPS亏损原因与旺季挑战

USPS近日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财报:总营收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可控亏损扩大至27亿美元,GAAP净亏损90亿美元,虽比上年的95亿美元略有收窄,但仍高位运行。看似营收在涨,但业务结构却暴露出“增长无效”的矛盾:一类邮件收入涨1.5%,但邮件量跌5%;营销邮件收入涨2.3%,但邮件量跌1.3%;包裹收入涨1.0%,却包裹量跌5.7%;收入涨靠的是涨价,业务量却在跌。

更关键的是:USPS每天送2390万件包裹,占美国市场超30%份额,但收入只占17%。UPS占32%的收入,FedEx占25%。份额第一,却不是利润第一。

邮政总局局长大卫·斯坦纳强调,吸引更多包裹业务是收入增长的关键,但旺季仍是巨大的压力测试。

为了撑住旺季高峰,USPS今年新增了:94台包裹分拣机,总数升至614台日处理能力从 6000万件提升至8800万件计划招聘 1.4万名季节性员工今年收到2.9万辆新邮递车,其中大部分已投入运营过去四年,USPS也在网络和基础设施上砸下了200亿美元,升级处理中心与转运枢纽。

USPS的真正痛点不是旺季冲击,而是“制度性缺陷”简而言之:它承担的是公共服务,但竞争的是商业市场。必须覆盖偏远地区,不能拒单不能灵活调价人员成本高、工会约束强网络多层级、历史包袱重

尽管如此,USPS仍面临制度约束和历史遗留问题:网络结构老旧、固定成本高、必须覆盖偏远地区。这使得其在旺季调度和效率提升上灵活性受到限制USPS的问题不是人手不够,而是网络结构与现代电商流量完全错位。

二、中国快递为什么旺季能爆量?

1. 商业模式差异

商业定位不同:一个“必须送”,一个“选择送”。

USPS作为美国的国家邮政,必须履行“普遍服务”义务,这意味着无论偏远地区还是城市,都必须保证投递,因此在旺季无法拒单或灵活调价,不论业务波动如何,都要维持最低资源消耗长期面临亏损压力。

相比之下,中国快递企业如顺丰、京东物流和菜鸟,完全市场化运作,可以按需求推出层级化产品(经济/标快/特快)。它们必须盈利,因此在旺季有强烈的效率和创新驱动力,能够主动优化资源和运作结构。USPS跑的是义务,中国快递跑的是经济学。

2.网络架构与物流效率

USPS的网络仍保留了较为传统的多层级处理体系,这使得其跨区运输时效波动较大。部分媒体报道其投递时效区间在基于业务类型和区域时可达2–6天

与之相比,中国快递巨头如顺丰、京东和菜鸟,则更偏向枢纽型(Hub & Spoke)网络,并结合数字化系统进行干线和分拨管理,以实现跨区快速流转。

中国快递企业的全球枢纽网络正在加速现代化建设,以菜鸟为例,其在中国香港的eHub已全面接入 RFID 技术,实现每件包裹的“数字身份证”追踪,从揽收到分拣全流程可视化。与此同时,菜鸟在全球物流网络、海外仓跨境物流方面持续扩张,在美洲、欧洲中东等关键区域建设分拨中心,并在中东GCC地区推出全球对全球快递网络,服务覆盖六国。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跨区包裹的处理效率,也为未来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升级奠定了基础,形成了稳健的全球物流枢纽体系。

京东、顺丰更不用说,皆保持业内领先的自动化水平和端到端控制能力。中国快递不是靠加人,而是靠算法、自动化和网络密度。

3. 成本结构差异

在成本结构上,有分析指出USPS可能受制于较高的人力成本(例如工会影响)和分散的投递网络,这种模式在效率上存在劣势;与此同时,美国邮政在电商包裹中的占比较低,规模效应难以充分释放。

相比之下,中国快递企业通过高密度社区和办公楼集中配送,结合电商高占比带来的批量效应,再加上大规模自动化与数智化技术投入,有效压低了单位成本。整体来看,中国快递更靠“密度 + 技术”提升效率,而 USPS 则可能被“网络分散 +人工成本高”所拖累。

4. 制度与迭代制度

USPS的结构性改革通常需要国会、政府、监管多方博弈,一个政策往往要几年才能落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相比之下中国快递企业能够在数月内完成新产品试点并迅速推广新产品可以几周试点、数月推广业务模型可以按旺季随时调整效率优化、价格体系、物流模式都能快速迭代

顺丰近期推出的国际供应链产品“中越智达”“中印速航”及“宜链通”,不仅覆盖跨境运输,还可按客户需求快速调整;菜鸟在县域及城市末端推出的无人配送车、自动化分拣系统,以及绿色包装与循环箱服务,可快速落地并优化运营成本;京东则通过无人轻卡“VAN”、AI智能物流“超脑2.0”、京犀数字助手,以及仓网向第三方开放,快速扩展配送能力和服务场景。这种快速试错能力,使得中国快递在旺季应对能力上明显优于USPS。

总结:USPS每天都在“紧绷”,即便包裹量上去了也难赚钱;中国快递企业却能在双11、黑五中稳稳“爆量又盈利”。原因很简单:一个被制度绑住,一个靠密度和技术取胜。现代快递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谁能更聪明、更高效地送每一件包裹。随着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布局的持续升级,下一轮物流竞争,谁能在高峰中稳住节奏,又能抢占市场先机?

END

公众号: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288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