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洲主要港口的平均等泊时间普遍出现飙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驳船在鹿特丹港的平均等待时间已经达到77小时,安特卫普为66小时,汉堡亦紧随其后。部分主干航线集装箱船则面临长达7至14天的排队期,港区堆场几近饱和,已对货物流通和供应链运转造成实质性影响。
安特卫普港有28艘船舶在锚地等待,还有119艘船舶前往锚地。而鹿特丹港锚泊市场高达92小时。
据ONE最新推出的欧洲和非洲港口监控报告显示,停靠在鹿特丹港的“ONE Treasure”延误时间高达267.5 小时,超过11天。
总体来看,克拉克森港口拥堵指数自2021年开始,鹿特丹港口集装箱拥堵指数回落,在今年又急速增长至39.5万TEU,而目前处于19.07万TEU水平,与近两年相比处于高位。
航运公司紧急应对,转港避堵
在此背景下,航运公司纷纷启动应急机制以应对拥堵。马士基率先宣布调整其跨大西洋TA5服务,不再挂靠鹿特丹,改由英国费利克斯托直接航行至德国汉堡,以绕开拥堵最严重区域;
其他船公司也正考虑将船期改挂南欧港口如瓦伦西亚、塔兰托,借助地中海港区暂避高压。此外,为应对堆存超期、转运延误等带来的成本上升,不少船东已开始向客户收取拥堵附加费,并通过租用额外堆场、调整中转节点等方式缓解运营压力。
地中海航运(MSC)、达飞、赫伯罗特近期相继宣布上涨运费,包括FAK、GRI、旺季附加费等,涉及远东至北欧、远东至非洲、远东至南美洲等市场。
地中海航运(MSC)日前宣布,7月1日至7月14日,所有远东地区港口至北欧港口的货物,实施新运费(FAK)标准,具体为2580美元/TEU、4300美元/FEU,此前运费标准为2340美元/TEU、3900美元/FEU。
MSC解释说,新运费标准包含基础运费,以及全球燃油附加费(GFS)和排放控制区费用(ECA)。
达飞6月30日宣布,为了继续向客户提供可靠、高效的运输服务,自7月15日起,对远东地区,包括中国、东北亚和东南亚港口,至南非德班的出口货物,征收旺季附加费(PSS),标准为250美元/TEU。
根据赫伯罗特最新公告,7月8日起,从远东地区港口至南美西海岸、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货物,收取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GRI),涨幅为500美元/TEU、1000美元/FEU。
新运费具体为:远东至南美西海岸及墨西哥西海岸2600美元/TEU、3400美元/FEU,远东至中美洲西海岸4100美元/TEU、5000美元/FEU,远东至加勒比海地区(包括巴拿马)5700美元/TEU、6700美元/FEU。
来源:德信海事、中国航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