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勘探与开发的进程中,钻井液添加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直接影响钻井效率、井下安全与油气开采成本。据 GIR(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钻井液添加剂收入约达 20.83 亿美元,预计到 2031 年将增长至 27.69 亿美元,2025-2031 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稳定保持在 4.2%。这一稳健的增长态势,既反映了全球能源需求对钻井作业的持续拉动,也凸显了钻井液添加剂行业的重要市场价值。
钻井液添加剂:功能细分下的精准支撑
钻井液(又称钻井泥浆)是钻井作业的 “血液”,而钻井液添加剂则是优化其性能的核心成分。根据功能差异,钻井液添加剂主要分为六大类,每一类都在钻井过程中承担着独特且关键的任务:
流体增粘剂:通过提升钻井液的粘度,增强其携带岩屑的能力,确保岩屑能及时被带出井口,避免井底沉砂、卡钻等风险,同时维持钻井液的悬浮稳定性,保障钻井作业连续进行。
腐蚀抑制剂:钻井过程中,井下环境复杂,高温、高压及酸性介质易对钻杆、套管等金属设备造成腐蚀。腐蚀抑制剂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减缓腐蚀速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与更换成本。
分散剂:可有效分散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如黏土、岩屑),防止颗粒团聚沉降,维持钻井液的均匀性与稳定性,避免因固相含量过高导致钻井液粘度异常、流动阻力增加等问题。
表面改性剂:通过改变钻井液与岩石、金属表面的界面性质,优化钻井液的润滑性、滤失性,减少钻井液向地层的滤失,保护油气层,同时降低钻具与井壁的摩擦阻力,提升钻井效率。
消泡剂:钻井液在循环、搅拌过程中易产生气泡,气泡会破坏钻井液的稳定性,影响其携岩、润滑性能,甚至导致井喷等安全隐患。消泡剂能快速消除气泡,维持钻井液的正常功能。
杀菌剂:钻井液在长期循环使用中,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会破坏钻井液性能,还可能腐蚀设备。杀菌剂可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保障钻井液体系稳定与井下设备安全。
应用场景:陆上与海上的差异化需求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钻井液添加剂主要服务于陆上钻井与海上钻井两大场景,二者因作业环境、技术要求的差异,对添加剂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特点:
陆上钻井:是钻井作业的主要场景,涵盖常规油气田、页岩气田等。陆上钻井环境相对可控,但不同区域地层条件差异大(如黏土含量高的地层、盐岩层、高压油气层),对钻井液添加剂的针对性要求较高,例如在黏土含量高的地层需重点使用分散剂,在盐岩层需选用抗盐性强的添加剂。
海上钻井:主要集中在近海与深海区域,作业环境恶劣(高温、高压、高盐度海水),且对环保要求极为严格。海上钻井液添加剂需具备更强的耐温耐盐性能,同时需符合海洋环保标准,避免对海洋生态造成污染,例如低毒、可生物降解的杀菌剂与腐蚀抑制剂在海上钻井中应用更为广泛。随着全球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推进,海上钻井对高性能钻井液添加剂的需求正持续增长。
全球市场格局:头部企业的技术与规模优势
重点关注全球钻井液添加剂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AkzoNobel N.V、 BASF SE、 Chevron Phillips Chemical Company, Llc、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he Lubrizol Corporation、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Stepan Company。
数据来源: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出版的《2025年全球市场钻井液添加剂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