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重塑电动车动力核心
SiC 模块将多个 SiC 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和桥接封装而成,较硅基器件具有结温高、开关速度快、高迁移率等优点,采用先进的纳米银烧结工艺的 SiC 模块,具有低热阻、低寄生电感的优点,大幅度提升模块的电流输出能力,输出功率可达到 200KW。碳化硅在电动汽车领域主要用于:主驱逆变器(Main Inverter)、车载充电系统 (OBC)、电源转换系统 (车载 DC/DC) 和非车载充电桩(EV Charging)。特斯拉率先将其应用于乘用车主逆变器,比亚迪、东风岚图紧随其后,1200V 模块已成为 800V 高压平台的主流选择,而仅 6% 的市占率意味着巨大增长空间。
市场爆发:18% 年增速的千亿赛道
据环洋市场咨询调研,2024 年全球汽车 SiC 功率模块收入达 1590 百万美元,预计 2031 年将飙升至 6773 百万美元,2025 至 2031 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8.0%。这一增长背后,是电动车向 800V 架构转型的刚性需求,主驱逆变器与充电桩成为两大核心应用场景,随着成本下降,SiC 对硅基器件的替代将加速渗透。
竞争图谱:国际巨头与中国力量角力
全球市场呈现双轨竞争格局:英飞凌、意法半导体、Wolfspeed 等国际龙头掌控超 90% 份额,通过垂直整合巩固优势;中国阵营中,比亚迪凭借自主研发切入供应链,意法半导体与本土企业的合资合作更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国内主要生产商还包括安森美、英飞凌、芯联集成、Bosch(联合汽车电子)和广东芯聚能等,技术路线与客户绑定的博弈仍在持续。
产品分化:电压等级主导市场细分
产品端形成清晰梯队:1200V 碳化硅模块凭借成熟性能成为当前主流,适配多数 800V 车型需求;750V 和 900V 模块则瞄准特定场景实现差异化竞争。这种分类既满足了不同车企的技术选型需求,也为新进入者提供了聚焦细分市场的机会,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加速。
区域战场:亚太成增长核心引擎
从地域看,亚太地区凭借制造业基础与电动车市场规模,已成为全球 SiC 产业的核心阵地。中国不仅是最大消费市场,更在 6 英寸衬底量产、车规认证等领域实现突破,国产化率已达 40%。北美通过芯片法案加码本土供应链,欧洲依托技术积累固守阵地,区域化竞争态势日益明显。
决策价值:报告为战略布局导航
本文数据与分析均源自环洋市场咨询 2025 年 10 月 17 日发布的专项报告,其覆盖 2020-2031 年历史与预测数据,详解企业份额、区域分布及产业链动态。对于 CEO,可明晰技术路线选择;对营销经理,能精准定位应用市场;对投资者,可捕捉高增长赛道机会,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全景式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