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市场已经远去,面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外贸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海外仓的方式向外营销。通常情况下,海外仓的费用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头程费用;第二,仓储以及出入库操作费;第三,本地配送费用。所谓头程费用,简单的说是货物从国内运输到海外仓库而衍生出来的费用;针对仓储和出入库操作费来说,主要是客户货物在海外仓库出库和入库环节中衍生出来的费用。就本地配送费用而言,实际上是海外仓进行终端派送在本地产生的费用。由此可见,这些费用的产生会对海外仓的采购、仓储、发展等方面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1.我国外贸企业发展海外仓存在的问题
1.1跨境支付渠道不方便
跨境电商结汇存在较大的难度系数针对海外仓资金交易这一环节来说,我国一些支付品牌还没有得到海外使用者的认同,这样就会致使跨境支付渠道出现不顺畅的情况。不仅仅如此,国际支付大部分都被国际信用卡组织 Visa、国际支付公司 Pay Pal等公司垄断,而且手续费要高出一些。举例说明,使用者在使用Visa 信用卡进行交易的时候,收取的手续费就可以达到2%-3%,而通过 Pay Pal进行交易的时候,收费的手续费会达到3%-5%,甚至一些时候可能达到了7%。通常这些高额的费用都是电商平台抑或是商品担负的,这样就加剧了电商支付的费用。
1.2运营能力等因素制约着海外仓的发展
倘若想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那么相关公司应当优化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对建设公司的信息流进行整合,在完善国内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促使电子商务能够和物流信息达到统一管理的效果,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商能够和跨境物流业务处于高水平运营的状态,并且在第一时间控制好货物库存,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为海外仓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提供重要的保障,并获得相关客户的大力支持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显而易见的是,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倘若不能得到大数据的支持,那么就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显然物流管理以及信息化质量会对海外仓的综合能力带来直接的影响,这对跨境物流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3没有建立完善的海外仓法律监管机制,税务漏洞等情况时有发生
从跨境物流海外仓的角度出发,我国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规范制度,这样就会致使海外仓法律监管机制不完善。比如在2016年10月期间,我国某家红酒企业在澳洲建立了海外仓,但是依据该国相关部门调查发现,红酒采购写的记录是700种,但是实际入仓的却是980种,并且标注价格也存在较大的出入,显然偷税漏税的情况比比皆是,该企业将会赔付给澳洲政府一笔高额的罚款。由此可见,我国对海外仓建设的法律法规依然处于不健全的状态,一些跨境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就会对我国海外仓的形象带来较大的影响。
2.应对措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落实,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基于这种背景下提出相应的设想,其设想是依赖于国际大通道,将沿线中心城市当做支持的重点,并且还要把重点经贸产业园区当做与跨境企业合作的平台,这样才能打通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往来。对于海上发展规划来说,通常是将重点港口当做节点,一起合作建设畅通无阻、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对于出口建仓企业来说,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对目标过建仓是否具有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最大程度减少因为外部因素而对海外仓带来较大的影响。出口建仓企业可以灵活运用新型的合作模式,这样才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海外仓企业可以依赖于公私合作 PPP 融资模式,并灵活运用契约模式和相关部门保持友好的往来,进而达成共识。通常情况下,出口企业还可以和当地相关部门一起融资、在合作的基础上经营跨境海外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和相关部门一同承担相应的风险,同时也尽量避免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系数。企业与相关部门在合作的时候,也可以加大相关部门监督的力度。从另一方面来说,出口企业在建立海外仓的时候亦可以使用混合式运用模式,简单的说是从众多跨境物流模式里面挑选出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物流模式。一般而言,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物流模式:第一种是物流专线 + 边境仓 + 海外仓;第二种是物流专线(国际快递)+ 海外仓。特别是针对比较复杂的市场来说,尽可能率先使用这种合作模式,其目的是避免物流运转次数,进而起到预防物流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