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专利无效制度以《1970年专利法》为核心,以平衡创新激励与公共健康(尤其是药品可及性)为特色。通过严格的专利性标准(如第3(d)条)和独特的授权后异议程序,印度在全球知识产权体系中独树一帜。本文结合法律条文、判例演进与程序变革,系统解析印度专利无效制度的关键规则与实务策略。

PART .01法律依据:专利无效的法定理由(《印度专利法》第64条)

根据《印度专利法》第64条,专利可被宣告无效的情形包括:

核心特色:

第3(d)条:印度独有的“疗效门槛”,在诺华诉印度案(2013)中确立,成为药品专利无效的主要依据。

强制许可关联:专利无效常与强制许可程序(第84条)联动,以促进仿制药生产。

PART .02无效程序:授权后异议与撤销诉讼双轨制

1. 授权后异议程序(Post-grant Opposition, 第25(2)条)

时限:专利授权公告后1年内向印度专利局(IPO)提出。

主体资格:任何利害关系人(包括竞争对手、NGO、个人)。

核心流程

特点:

低成本高效:费用约2,000-5,000美元,平均处理时间12-18个月。

证据灵活性:可提交新证据,包括实验数据与专家意见。

2.撤销诉讼(Revocation Petition, 第64条)

管辖法院:

各邦高等法院(自2021年IPAB废除后)。

适用情形:

异议期届满后挑战专利有效性;

侵权诉讼中作为反诉提出。

程序特点:

严格证据规则:需在诉状中列明全部证据(《民事诉讼法》Order VI Rule 2);

高成本长周期:诉讼费用约5万-20万美元,平均耗时3-5年。

PART .03程序变革:IPAB废除后的司法调整

IPAB的职能转移:2021年《 tribunals Reforms Act》废除知识产权上诉委员会(IPAB),其专利无效上诉管辖权移交至高等法院。

实务影响:

管辖权分散:不同高等法院可能对同类案件作出差异判决;

专业度下降:法院缺乏IPAB的技术专家支持,更依赖外部专家证词。

PART .04证据规则与攻防焦点

举证责任:由无效请求人承担,需达到“盖然性优势”(preponderance of probability)标准。

核心证据类型:

证据提交时限:法院诉讼中需在立案后30日内提交证据清单(《专利规则》第137条)。

PART .05典型案例与规则演进

1、Novartis v. Union of India(2013):

最高法院援引第3(d)条,认定格列卫(Imatinib)新晶型专利无效,确立“疗效提升”审查标准。

2、Bayer v. Natco(2019):

德里高等法院以缺乏创造性撤销肝癌药物索拉非尼专利,采纳组合现有技术文献。

3、Lee Pharma v. AstraZeneca(2016):

专利控制人以说明书披露不充分为由,撤销糖尿病药物沙格列汀专利。

PART .06实务策略与行业指南

1.程序选择策略

速决优先:针对高风险专利(如药品),优先在授权后1年内提出异议。

侵权反制:在收到侵权诉状后30日内提起撤销反诉(《专利法》第107条)。

2.医药专利特殊策略

第3(d)条攻坚:收集对比药品生物利用度、稳定性数据,证明无显著疗效提升;

强制许可联动:通过公共利益抗辩推动专利无效(如Natco v. Bayer案)。

3.证据攻坚要点

本地化证据:优先采用印度期刊、临床实践指南作为现有技术;

公证认证:海外证据需经印度驻外使领馆认证,非英语文件附翻译件。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1198

深圳市壹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13318716427
微信:
13318716427
邮箱:
1002051774@qq.com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壹方知产,您身边的全球知产管家!专注知识产权行业近10年,一站式办理国内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侵权和解等知识产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