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五月底朋友圈刷屏的“疯狂运价”吗?货代群里报价单一小时一更新,船公司加船加到眼红,大家抢舱位抢得手心冒汗。
谁想到,转眼才三个月,美线运价竟连跌九周,部分航线报价甚至跌穿了年初的地板价! 盯着屏幕上一路下滑的数字,不少外贸老板和货代朋友都在叹气:这行情,到底怎么了?
01
美线运费:从高位狂跌至成本边缘
今年五月因中美关税窗口期短暂飙升的美线运费,进入下半年后急转直下,至今已连续九周下跌。
不同机构数据虽有差异,但整体下行趋势一致比较直观的是上海集装箱出口运价指数(SCFI),8 月 8 日上海港至美西运价 1823 美元 / FEU(周跌 9.8%),至美东 2792 美元 / FEU(周跌 10.7%),均已跌破 2000 和 3000 美元关口。
货代实际报价更触目惊心,国内至 LA/LB 的小柜运价 1200-1400 美元,大柜 1700-1800 美元,逼近船公司成本线。
02
全航线同步下滑,旺季不旺成常态
不只是美线,全球主要航线运价集体走低。
上海航交所数据显示,8 月第一周 SCFI 指数报 1489.68 点,周跌 3.94%。欧洲线每 TEU 运价 1961 美元(周跌 4.39%),地中海线 2318 美元(周跌 0.64%);近洋线中,东南亚航线跌至 409 美元 / TEU,韩国航线 136 美元 / TEU,仅日本关西、关东航线维持平稳。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集运市场呈现 “旺季不旺” 特征。船公司原计划 8 月两次涨价均已取消,为维持装载率,部分航线甚至主动降价抢货,尤其是美东线和欧洲加班船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03
巨头预警:行业疲软或成常态
物流巨头的业绩报告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低迷。DHL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3.9%,全球货运部门营收下降 5.3%,海运货量减少 2.4%;德迅虽海运货量和营业额上升,但利润同比下滑,外汇波动和关税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
两大巨头均预测,下半年货运市场将持续疲软。DHL 指出,美国与多国的新关税协议将扩大影响范围;德迅则认为,特朗普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美元走弱、需求波动,短期内难以改善。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中美贸易总值 2.42 万亿元,同比大降 11.1%,货量萎缩直接拖累运价。
04
给外贸人的几点建议
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稳字当头更为关键。建议密切关注中美关税谈判进展,提前规划供应链布局。尽管行业短期承压,但随着 9 月传统补货周期临近,若船公司控舱得当,运价或有望止跌回稳。外贸人需保持警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稳步度过这段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