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亚马逊卖不好,是因为广告没投好、评论没起来、价格没压到位。

但说句实话:没选对产品,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这事儿我以前不信,直到自己踩了一回坑:

6 月的时候,我看着一款小家电类产品在 TikTok 上突然火起来,觉得这是个机会,立刻联系工厂开模、备货、上架。

但上线两周后,只有零星订单。我加广告、打 coupon、拉 review,能试的全试了,依然不动

后来我才发现,整个类目近 90% 的流量都集中在几个头部品牌,而且新品根本拿不到自然排名,广告成本又高。

我相当于,一开始就把自己投进了一个“卷死人的坑”。

后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缺的是一个**“产品预判系统”**

不是别人说啥火,我就做啥;而是用数据看清:
这个产品到底有没有上升空间?有没有机会分流量?是不是适合我这样的中小卖家做?

是这个阶段,我第一次用到了「卖家精灵」的新手选品功能

它不是让你“抄爆款”,而是教你看懂“哪些品值得做”

卖家精灵这个“新手选品”板块,其实就是把选品流程拆成几个不同的模型。

每个模型背后都有一套明确的逻辑,比如:

销量快速增长,但评分偏低(说明市场缺好货)

最近 3 个月销量翻倍,Review 少(说明新进入者也能出单

大多数卖家都是 FBM(说明竞争不激烈,可用 FBA 提升体验)

价格集中在 $15-$60 区间,毛利可控(适合测款起量)

这些逻辑,系统都已经帮你写好了,你只需要一键点进去看结果。

我用的是“潜力新品市场”这个模型,结果真的让我改观

那次我不想再靠感觉选品,就打开了卖家精灵后台,进入【选品】>【新手选品】>【潜力新品市场】。

系统筛出了一批最近 6 个月内上架、增长率高于 10%、review 少于 50 的产品。

我发现有一款厨房置物架,虽然刚上架两个月,但销量增长很快,而且卖家评分集中在 3.5 左右。

我翻了下差评,大部分都是“组装复杂”、“物流破损”、“不稳固”这些非致命问题。

我立刻找工厂打样,改了包装结构、附上简易组装卡,重新上线。

不到一个月,这条链接就跑起来了,几乎没做广告,转化率也非常稳。

这个功能到底帮我解决了什么问题?

用完我才意识到,原来以前我选品一直在犯这几个错误:

❌ 拿“爆款销量”当选品标准,却忽略了竞争格局

❌ 看平台趋势,却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入场

❌ 跟着工厂推荐做,却没判断这个类目是否适合 FBA 卖家起量

✅ 而现在,我会:

优先选评分偏低的高销量产品,进行差评优化切入

找刚起量的新品,趁低竞争阶段切入

根据卖家结构选择“FBM为主”的市场做差异化

如果你是新手,建议你从这3个模型入手:

1️⃣ 潜力新品市场

筛最近 6 个月内上架

销量不高但增速快

避开大品牌干预

适合寻找“刚起量”的蓝海产品。

2️⃣ 差评卖家市场

月销量 > 300,评分 < 3.7

有需求,但产品体验差

适合做结构优化、包装升级的卖家切入。

3️⃣ FBM 卖家为主

多数卖家为自发货

市场还不成熟

适合有 FBA 能力的卖家切入,用配送体验反超。

最后,我想说:选品不是拍脑袋,它是一个可学习、可复制的结构化判断过程

卖家精灵的“新手选品”功能,就像是一张选品思维导图,帮你从销量、评分、发货方式、上架时间多个维度交叉验证,把“感觉”变成“判断”

不是告诉你做什么产品,而是教你看懂什么产品“能做”、“值不值做”。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625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