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ikTokTEMU亚马逊Ozon等跨境平台纷纷加大封控力度,大量卖家遭遇账号封禁、资金冻结、商品下架等问题,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平台规则持续收紧,“躺赚”时代已经结束,合规经营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TikTok Shop美国站严打违规,数百店铺被封

据悉,TikTok Shop美国站近期展开大规模合规整治行动,数百家中国跨境店铺因违规操作遭遇封禁,标志着平台正式进入"去粗放化"运营阶段。

此次风控升级精准针对跨境电商行业长期存在的三大顽疾,具体如下:

1、低质铺货:部分卖家为追求短期利益,大量上架低质量、同质化商品,甚至有卖家在5天内突击上架超1000个商品,严重扰乱平台商品生态,降低用户购物体验。

2、店群矩阵:一些卖家通过批量注册多个店铺,形成店群矩阵进行套利,破坏了平台公平竞争的环境,也增加了平台监管难度。

3、仿牌侵权:仿牌侵权行为不仅侵犯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还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对平台口碑和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成为此次严打的重点之一。

TikTok Shop美国站新规明确要求,跨境店铺必须提供企业资质证明、本土化运营地址及税务登记文件,同时引入"账号健康分"机制,对商品质量、物流时效、客服响应等维度进行动态考核,评分过低者将面临流量降权或直接封店。

二、强化资质审查,TEMU美国本土店遭批量关停

因注册信息不合规,大量TEMU店铺被封禁,商品被强制下架且无法补货,用户无法查看和购买,本轮清扫让依靠“资料店”快速起盘的卖家遭遇重创。

虽然卖家可以在六个月内提交申诉,但整体难度较高。必须法人本人手持证件拍摄视频,并结合谷歌地图定位验证录制视频,操作流程麻烦不说,通过率极低。

做TEMU半年账号被封的卖家对此深有体会:“货上完没多久,投流才起量,就被平台限制提现,说我们资料存疑,申诉几次无果,30万直接被冻结。”

不过,也有卖家反馈近期封号原因并非单一注册信息不合规,还牵涉疑似关联操作、商品合规、联系方式欺诈、地址信息不实等,相关卖家均需重点关注。

从保证金上涨、跑水账号整治,再到最近的店铺注册资料清查,TEMU多次行动的背后,不仅是是对合规的高度要求,推动平台生态的规范化和健康化,更在传递一个信号:不合规的店铺,未来难有立足之地。

三、封店率飙升,大批亚马逊店铺被关停

亚马逊近三个月已开展六轮大规模账号审查,北美欧洲日本等多个站点卖家均受影响。封店主要涉及刷单测评、账号关联、库存异常、关键词滥用等违规行为。

1、关键词滥用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例如在产品Listing中使用如“HULA HOOP”、“gift”、“最佳”、“免费”等注册商标或敏感词汇,导致商品直接下架,甚至账户停用,而以往类似情况通常先发出警告。

2、部分卖家表示并未违规却仍被误封,虽可申诉但原因不明,申诉难度较大。

3、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点名亚马逊,要求清理虚假“美国制造”标签,违规者将面临罚款甚至封店。

不可否认,今年下半年以来,亚马逊对店铺合规性审查愈发严苛,从开始的清理评论、视频核验,到近期的类目整改,再到账号关联等等,每一轮的清扫都都在加强对店铺的监管和审查,而这无疑也在对卖家提出更高的合规性要求。

四、上万条连接被下架,Ozon大地震

事实上,不止是TikTok、TEMU、亚马逊等平台,包括eBay速卖通、Ozon等在内的多个平台也在通过各式方式来加强封控。

前段时间,Ozon突然开展大规模清理行动,直击中国商品,一夜之间上万条连接被下架不说,还遭遇本土卖家恶意投诉。诸多带有品牌标识的中国商品被锁定,而给出的下架原因则是无法提供商标注册证书、许可协议等关键文件。本次清洗中国卖家深受其害,有欧美品牌回归、平台升级品牌审核机制、政府严打等多重因素。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违规操作。据了解,部分卖家长期存在关键词侵权、商品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等问题,为大清理埋下隐患。

俄罗斯政府大清洗本质上是一场市场洗牌,推动电商规范化势在必行,反而是那些钻空子的卖家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期合规的重要性。

合规是未来生存的基石

在未来,合规不是枷锁,而是护城河,卖家想要活下去也必须倒转思维。

各大平台持续加强监管,清理违规行为,推动电商生态规范发展。卖家需重视资质、商品、宣传等各个环节的合规性,摒弃短期投机行为,以长期主义应对市场变化。唯有合规,才能走得更远。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6419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