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执牛耳传媒
转载请注明
在数字广告的浪潮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营销逻辑正掀起激烈碰撞。一边是字节跳动以算法为矛,在内容的海洋里精准锁定用户注意力,构建起从种草到消费的完整闭环;另一边是 Meta 持社交为盾,依托庞大的关系网络,让品牌信息在人际互动中自然流转。
当这两股力量正面相遇,不仅改写着广告营收的排行榜单,更在重塑品牌与用户对话的方式、营销资源的分配规则,以及整个行业对“有效传播”的定义。这场较量的背后,藏着数字时代广告营销最深刻的变革密码。
01
营收逆转背后的广告棋局重构
当 2025 年第二季度字节跳动以 480 亿美元营收再次小幅超越 Meta 的 475 亿美元时,人们大概会意识到,社交媒体广告的权力天平,正在发生微妙的倾斜。这场持续两个季度的营收拉锯战,绝非偶然的数字波动,而是两大平台在广告产品设计、用户场景挖掘与全球市场布局上长期角力的结果。
字节跳动的广告增长曲线呈现出典型的 "双轮驱动" 特征。国内市场,抖音凭借日均超 7 亿活跃用户的流量池,构建起从开屏广告到挑战赛定制的全链路广告产品矩阵,即便在宏观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仍通过 "本地生活 + 短视频" 的组合拳吸引了大量餐饮、零售类广告主。
国际市场上,TikTok 的广告收入三年间增长数倍,其 "For You" 页的算法推荐机制,使得美妆、快时尚等品牌的信息流广告点击率比行业均值高出 40%,成为众多跨境品牌的核心投放渠道。
Meta 的广告帝国则展现出成熟市场的韧性。Facebook 的广告系统凭借十五年的数据积累,在定向精度上仍具优势,尤其在 B2B 营销领域,其基于用户职业标签的广告投放效果难以替代。Instagram 通过 Reels 功能挽回了部分年轻用户流失,但受制于与 Facebook 共享广告后台的架构限制,其产品迭代速度落后于 TikTok。
两者的营收胶着状态,本质上是广告市场资源再分配的缩影:字节跳动凭借新兴市场的增量红利与短视频广告的形式创新抢占份额,而 Meta 则依靠成熟市场的存量深耕与社交关系链的广告价值维持地位。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正在重塑全球品牌的广告预算分配逻辑。
02
营销范式之争:内容裂变 VS 社交渗透
在品牌营销的战场上,字节跳动与 Meta 走出了两条泾渭分明的路径,折射出数字时代营销逻辑的深层分野。
字节跳动构建的 "内容 - 转化" 闭环,将营销效率推向新高度。例如,抖音的巨量星图平台汇聚了海量的创作者,品牌可以通过 "达人定制内容 + 信息流分发 + 电商跳转" 的组合模式,实现从品牌曝光到即时消费的无缝衔接。
但这种模式存在隐忧:过度依赖算法推荐导致的内容同质化,使得品牌营销容易陷入 "创意内卷"。例如,相似的视频广告创意,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明显的效果衰减,将迫使营销团队持续加大创意投入。
Meta 则坚守 "社交关系链" 的营销阵地。Facebook 的群组功能成为垂直领域品牌的营销沃土,某户外装备品牌通过运营登山爱好者群组,实现了 较高的复购率,这种基于共同兴趣的社交沉淀是算法推荐难以复制的。Instagram 的 "故事" 功能则凭借海量的日活用户,成为一些品牌新品首发的首选平台,互动率远超普通广告。
然而,隐私政策的收紧让 Meta 的社交营销面临考验。iOS14 更新后,其用户数据收集受限,导致广告定向精度下降,部分品牌的获客成本上升 20%-30%。如何在隐私保护与营销效果间找到新平衡,成为 Meta 营销体系必须破解的难题。
03
暗礁与曙光:广告营销的未来博弈场
两大平台的竞争远未终结,在技术迭代与市场变化的浪潮中,新的挑战与机遇正同时浮现。
字节跳动的全球化广告扩张遭遇地缘政治暗礁。美国市场的监管不确定性,使得部分国际品牌对 TikTok 广告投放持观望态度,2025 年上半年其美国市场广告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 12 个百分点。为对冲风险,字节跳动加速布局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在印尼推出的 "本地化创作者扶持计划",这种区域深耕策略正在收获成效。
在技术层面,字节跳动将 AI 生成内容(AIGC)纳入营销体系,使品牌的营销效率大幅提升。但内容版权与创意同质化的争议,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潜在障碍。
Meta 则在元宇宙营销领域抢先布局。Meta 旗下 VR 元宇宙社交平台 Horizon Worlds 已吸引多个品牌开设虚拟展厅,为广告营销开辟了新场景。同时,其 AI 推荐系统 "Andromeda"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预测购买意向,能够在隐私数据受限的情况下,提升广告转化率。
但元宇宙的用户渗透率仍处低位,截至 2025 年二季度,Horizon Worlds 月活用户有待提升,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规模化的营销价值,仍是 Meta 需要跨越的门槛。
营销商业研究院
字节跳动与 Meta 的广告营销之争,远非简单的“谁胜谁负”可以概括。它揭示了数字时代营销逻辑的多元可能性:算法的效率与社交关系的情感连接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在不同市场、不同场景中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
对于品牌而言,这场较量意味着更丰富的营销工具与更复杂的选择权衡。无论未来营收曲线如何起伏,这场围绕用户注意力与品牌预算的争夺战,都将持续定义全球社交媒体广告的发展方向,而真正的赢家,终将是那些能在变化中把握人性本质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