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今天通过几个案例,谈谈在美国创业所需要的心理准备—“敬畏规则” 。说到这儿,顺便提一句,在美国请人容易,送人难,诸位要请人的,可得事先了解清楚规则!其实如果要说起来在美国注册公司和运营究竟要避开哪些壁垒,要跳过哪些坑,那真的好好整理,专题诉说了 。

    上篇文写了诸多亚马逊店铺被关的实例,写出来都是云淡风轻的,看过去更是不痛不痒的,而只有经历了,受伤了,才会刻骨铭心!没关系,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即便行业里的超级大卖家,依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触发亚马逊机器人的审核,而招致账号被限,而后果就是几万件货要从亚马逊仓库退回其自有仓库,仅运费就要上百万!当然,因为体量足够大,这点钱自然可以消化的了。而对于很多中小卖家,尤其是小白卖家而言,抗风险能力低,翻一次船就可能伤了元气,尤其是在目前竞争白热化,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下,摔倒的代价真的会很疼!总之,在亚马逊的地盘上混,就得守亚马逊的规矩,不然,亚马逊机器人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今天通过几个案例,谈谈在美国创业所需要的心理准备—“敬畏规则” 。

    回忆拉回到我美国公司开业的第一天,我请的第一个员工,且叫他Mike吧。一个正宗的老美,是个白人小伙儿,学IT的,哪个时候他正待业家中,认识他是个巧合,我办公室装修的时候买办公家具,我觉得家具店的太贵,就想看看有没有二手的,就在美国本土的一个网站上查相关信息,网站名字是craglist,大家或许有点陌生,但正如雅虎之于搜狐,谷歌之于百度,ebay之于淘宝一样,现在的赶集网和58同城就是中国版的craglist。结果是去他家里看货,货没有买成,把他人给招过来了。试用期时薪15美刀,还可以的价格。他上班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原因是看到我笔记本电脑上装配的是盗版的软件系统,给我“善意”的提了个醒,建议我应该换正版的系统!有华人朋友就告诫我说“此子不可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恐日后有麻烦” 。于是,找了个借口,把他开掉了。从此用人基本都是华人员工(注:基本以仓库管理为主,请华人OK了,如要请销售或市场人员,建议还是要请原汁原味的老美)。说到这儿,顺便提一句,在美国请人容易,送人难,诸位要请人的,可得事先了解清楚规则!

    接下来,去Fry's买电脑,一台可以满足基本办公用的电脑也就三四百美刀,但再看微软的window和office系统也要三四百美刀,我勒个去,对于我这种早已经习惯了在华强北,花十块钱就能武装一台电脑系统盘的人来说,这忒TM的难以接受了!但入乡随俗,最后还是硬着头皮配备了正版的系统。其实,想想为什么在美国可以诞生微软这么伟大的公司?仅仅是科技的因素吗,人才的因素吗?显然不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有这么一套完整,而又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且这种制度已经深深的植根于大多数人心中,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企业愿意投大钱,花大力去研发,去创新,然后才有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有什么样的代价呢?举个例子,请看下图,

    这是一美国人委托律师给我公司开出的律师函,要求赔付15万美刀,原因是我卖的一款产品侵犯了他的专利,上图是最开始的邮件,而现在对方已经在法院正式起诉了我公司,而我也请了律师在积极应对,各位,这么一个卖的烂大街的破产品,我总共的销售额还没卖到5000美金,就招来这吗只“吸血鬼”,我请的律师是一老美,还是朋友介绍的,友情价,一个小时收费380美刀,从走近律师楼坐到办公室的那一刻就开始计时了,后续的和律师讲电话,律师看邮件等都是属于服务时间,都是要钱的,律师出庭费告诉我说最低一万刀起,诸位,这个案子尚在进行中,我需要你们的祝福!

    像这样的事件,我每年都会遇到!因为产品线过杂,没有办法完全了解清楚该产品所属行业的规则,及潜在的风险,其结果就是要付出“赔钱”的代价!案例很多,篇幅有限,点到为止!

    最后一个案例,不是大事儿却险出大事儿!哪天我记得很清楚,是习大大作为国家副主席出访洛杉矶的前一天晚上,大概8点钟,我一个同事刚从深圳到洛杉矶,我带他去银行取钱,他开车,我在副驾驶指路,他走的三车道的中间道,银行在右侧,我说前面右拐,他马上就并线到右侧道了,不巧的是后面恰恰是一辆警车,警报声马上响起了!我们在银行的停车场停下来,我就开门下车,欲接受警察的询问,结果这警察叔叔如临大敌,躲在警车后面,很标准的握枪姿势对着我大吼“Go back the fucking car now”! 霎那间,我突然想起朋友的告诫,在美国遇到警察查车,万万不可擅自下车,必须双手放方向盘上,摇开车窗,静候警察的询问。我每每想起此事,我就后怕莫名,哪个时候我幸亏双手没有摸裤兜儿,如果有这样的动作,警察是有权把我给击毙的,尼玛,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给交代了,也忒TM冤啊!看看,这不守规则,还有生命危险!

    只是思绪所致 ,随便举了几个例子 ,还有更多真实的故事 ,比如FBI  荷枪实弹去仓库查验 ,比如因为虚报或漏报,而被税务局差个底儿翻天 ,比如某种很普通的产品,却被美国消费者委员会盯上 ,而在其监督下,就在自己仓库门口用自己车来回的把这些产品压毁掉 ,等等。。。其实如果要说起来在美国注册公司运营究竟要避开哪些壁垒,要跳过哪些坑,那真的好好整理,专题诉说了 。 

    最后,做个预报 ,下一篇文章,我要写有关跨境电商“出海”的哪些事儿  ,这也都是真实的案例,或许会对很多工厂及传统B2B 贸易商在外贸思路的拓展上有所启发 。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383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