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催收公司是否合法?催收公司违法债权人是否应该担责债务催收公司的经营范围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目前注册的“讨债公司”需要以信用征信公司为名,处理次级债务,属于法律上的债权转让问题,是合法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贷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消费首选。一开始可能只是想着“没关系,买个手机分期12个月,还是免息的,这样的福利不用白不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发现,手机上这些无关痛痒的数字,最终都会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变成巨额债务。网贷还不上,发生逾期,就会频繁的接到催收电话。

    很多年轻人都接到过催收电话,半夜打电话催收,发短信辱骂,给亲朋好友、单位等打电话,威胁父母,恐吓家人,最终闹得人尽皆知,颜面扫地,甚至有债务人不堪其扰精神崩溃,甚至自残。社会让我们学会了攀比,教会了我们花钱,却从没有传递一个基础的财务管理意识给青少年,多么可悲的社会。“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保护,导致催收行业的发展一直处于非健康状态。

    中国国内债务催收行业的现状

    1、 缺少法规,催收业没有标准

    目前,在中国暂时没有规范债务催收行业的法律法规,虽然有《银监会出台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等。但是这些规范主要以银行为规范对象,并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债务催收公司进行约束,这显然无法直接有效制约债务催收行业的催收行为。所以会有很多催收公司铤而走险,游走在边缘地带,打法律的“擦边球”,有的甚至知法犯法“暴力催收”,导致行业内不健康的发展。

    2、 大众对催收公司的认知度很低

    合法的催收公司已经获得工商登记部门的营业许可,但是在社会上,大众普遍反感催收公司。债务催收机构的市场地位和法律地位本身很模糊,加上新闻媒体的片面报道,不少大众认为债务催收机构与黑道或暴力组织是一样的,使得不少合法规范的催收机构无辜承受社会歧视。实际上催收公司主要是调解方,在保障债务人权益的前提下,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最终达成债务和解,实现三方共赢。

    3、催收行业竞争不平衡,规范不足,引发许多问题

    近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5万亿元,如此巨量的催债空间,使得催收行业野蛮生长,专门从事债务催收的工作人员甚至达到了30余万人。加之我国缺乏债务催收行业的准入标准、催收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催收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规定,使得暴力催收行为屡见报端,不仅会给债务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也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国内关于催收行业的法律依据

    条款的内容如下

    第八十四条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

    第八十五条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第八十六条 债权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债务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

    第九十条 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催收公司是否合法?催收公司违法债权人是否应该担责

    债务催收公司的经营范围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目前注册的“讨债公司”需要以信用征信公司为名,处理次级债务,属于法律上的债权转让问题,是合法的。一般来说,他们也不叫讨债,叫“商账催收”,收到债权人委托,合法合理的解决债务问题。

    在民法领域,无法禁止即自由。虽然第三方与欠债人之间并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但受托人持有债权人的委托书,说明其持有的“借条”等债权凭证有合法的来源,是债权人为了自己债务的追回使用了合法手段。

    但是如果债务人将债务委托给第三方,默认已预料到受委托的第三方对债务人可能采取非法手段催债。如果你对受托人非法催收的行为确实不知情,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还是存在民事责任的风险。所以在选择债务公司时,合法的债务公司是很重要的。

    任重而道远的中国催收

    催收行业想健康发展,离不开以下三步:

    1、立法

    美国《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日本《债权管理回收业特别处置法》的立法经验,加快推动我国债务催收行业的立法,还需引导和促进债务催收行业的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

    2、设立行业监督机构

    鉴于我国债务催收行业日益发展壮大,加强行业自律,对信息数据来源、使用范围和安全保障等加以明确规定,禁止滥用和泄露个人隐私。

    3、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从业素养

    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债务催收职业培训体系,系统开发催收教材,设立从业资格考试和职业认证,以此提升催收人员的从业素养,提高催收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4161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