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多次波折,其中关税政策的变化成为两国博弈的核心手段之一。
自2025年初以来,中美关税战迅速升级,随后又出现缓和迹象。本文详细梳理了2025年中美关税变化的各个阶段,并分析了两国在贸易政策上的互动与影响。
第一阶段:关税初步加征(2025年2月-3月)
1. 美国首次加征关税(2025年2月1日)
政策内容: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涵盖电子、机械、化工等多个行业。背景分析:这一举措被视为美国对中国贸易政策的施压手段,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并保护本国产业。
2. 美国第二次加征关税(2025年3月3日)
政策内容:美国再次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使总税率提升至20%。中国回应:中国商务部表示强烈反对,但未立即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而是呼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影响:这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初步显现,但双方仍保持一定的谈判空间。
第二阶段:关税大幅升级(2025年4月3日)
1. 美国加征34%关税,总税率达54%
政策内容: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使总税率飙升至54%。中国反制:中国迅速采取对等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使中国对美关税也达到54%。
2. 贸易战正式爆发
影响:
美国农产品(如大豆、猪肉)对华出口大幅下降。中国电子、纺织等行业对美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开始调整,部分企业转向东南亚或墨西哥生产。
三阶段:关税战白热化(2025年4月9日)
1. 美国再加征50%,总税率达104%
政策内容: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再加征50%关税,使总税率达到104%。中国对等反制:中国同样加征50%关税,使对美关税也达到104%。
2. 贸易近乎停滞
影响:
中美双边贸易额急剧下滑,部分商品几乎停止流通。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美股、A股均出现大幅波动。全球贸易组织(WTO)呼吁双方克制,但未能促成谈判。
第四阶段:关税达到历史峰值(2025年4月10日)
1. 美国再加征41%,总税率达145%
政策内容:美国进一步加征41%关税,使总税率达到145%。中国反制调整:中国加征41%关税,但由于部分商品豁免,实际总税率为125%。
2. 贸易关系濒临崩溃
影响:
许多跨国企业宣布暂停中美贸易,转向其他市场。全球供应链面临严重冲击,通胀压力上升。国际社会普遍担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第五阶段:缓和与降税(2025年5月12日)
1. 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协议
政策内容:
美国取消91%的加征关税(即从145%降至约54%)。中国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从125%降至约34%)。美国暂停24%的“对等关税”,中国也暂停相应措施。
2. 贸易战暂时降温
影响:
中美贸易部分恢复,企业信心有所回升。全球股市反弹,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改善。但长期来看,双方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未来可能再次出现摩擦。第六阶段:中美相互调整关税正式实施(2025年5月14日)
美国:
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
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美国宣布跨境小颜包裹关税从120%降至54%
5月13日,白言官网发布行政命令,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关税进行重大调整,从价关税税率从120%降至54%,同时维持每件100美元的从量关税。,并撤销6月1日将从量关税从100美元提高至200美元的计划。以上调整适用于所有自中国进口进入美国关税区、用于消费的商品。
影响:
跨境电商(如Shein、Temu)成本压力降低,美国消费者受益。中美小额贸易流通性增强,缓解部分供应链紧张问题。
结论:中美关税战的启示
贸易战无赢家:高关税导致两国企业受损,全球供应链动荡。
谈判仍是关键:日内瓦会谈表明,对话比对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未来不确定性:尽管关税降低,但技术管制、投资限制等议题仍可能引发新摩擦。
需要注册美国公司的欢迎咨询Ing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