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最后竟是被老客户坑了一把。”

面对新客户,外贸人尚能心存警惕,小心避坑。但如果是合作多年、私交不错的老客户呢?

以下内容来自近期的外贸人真实经历。

一、多年利润,一朝赔光

James从没想过,会被合作多年的老客户坑了。

从2019年开始,这个客户的订单就很稳定,每次打款都挺准时,双方私交也不错。

所以2024年底,当客户说扩展业务、资金周转不过来,希望订单能赊账60天支持一下时,James虽然犹豫,还是同意了。

但约定时间过了三个月,还是没收到这笔货款,对方也从正常回复邮件到彻底失联。James尝试了所有方法,从卖惨到威逼,买家都无动于衷。

多方打听才知道:客户公司的财务状况早已恶化,在倒闭前抓紧捞上几笔,而James就是那个信任他的倒霉蛋。

“他也算是把多年来积累的信任变现了”,James苦笑。

现在,一旦决定转行、退出市场或转投其他行业,临走前坑供应商最后一笔,已经成了一些黑心国外买家的普遍做法。

此外,“滚动式拖欠货款”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货款越积越多,最后只剩供应商悔不当初。

二、你以为是大饼,其实藏毒

“我一直本本分分做生意,没想到被老客户上了一课。”Eric的这个订单比较复杂,要求独家开模定制。

前期一切都很正常,只是在老客户的要求下,只收了30%预付款。Eric打样、修改、生产。货做好了,他拍了照片和视频,并通知客户支付尾款

但是,买家竟然反悔了,“市场计划有变,只能弃货。”

货物全是特殊定制品,预付款完全无法覆盖成本,发货不给钱可以走信保,这都不发货,谁来承担损失?

预付款比例没收够,Eric只能被迫吞下苦果,以20%的折扣,好不容易才让客户接受了商品。

事实上,Eric已经算是幸运儿了。同样的招数,亏了不少的供应商,比比皆是。

三、警惕每一次小让步

外贸人要警惕温水煮青蛙:

合作头两年,规矩分明。30%定金,70%见提单副本付款,雷打不动。

第三年,客户第一次开口:“这次资金有点紧,尾款能不能晚两周付?”你想着是老客户,答应了。

第四年,他又说:“30%定金有点高,最近订单多,20%行不行?”你算了算成本,勉强还能承受,又答应了。

后来,“见提单副本付款”变成了“货到港30天付款”。客户说:“现在大家都是这样操作的,这是行业惯例。”

你心里打鼓,但看着过往几年的订单记录,还是签了字。

你不知道的是,你已经走上了一条下坡路。慢慢的,你变得无比被动。

哪怕你很幸运,客户不是前两个案例里的坏人,还是能如期付款。

但是,客户通过一次次“试探”,将库存、资金、汇率等风险,完美地全部转嫁给了你。

越是老客户,越要守住底线。

四、怎么避免被老客户坑?

每次发生这样的事,评论区都有伙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市场就是被这些不要订金的人做烂的”“自己卷自己,活该”“放账的最终结局就是丢了客户又丢了钱”……

事实上,没有人比当事人更害怕风险,只是在“怕失去老客户”的顾虑、“怕市场内卷抢不到订单”的焦虑下,再加上部分行业内默认的潜规则,很多人最终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赌一把。

说点实际的:

 建立信用管理根据其规模、付款历史、以往利润,为每个客户设定一个风险额度上限。超过额度必须付清才能给货。

 守住底线:无论合作多少年,核心的付款方式(包括定金比例、定制品预付款比例、尾款支付节点及方式)不能轻易退让。

● 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大金额订单,尤其是赊账交易,信保不能阻止客户赖账,但能保证你在被坑之后,不至于流血又流泪。

● 跨国讨要货款:如果金额很大,尽早固化证据,委托专业的国际商账追收机构或者法律机构维权

 开发新客户:外贸人被轻易拿捏,很重要的原因是靠着几个老客户的订单支撑,完全丧失自主权。打破僵局的最好方式,就是抓紧开发新客户。

最后,说句掏心话,钱和货都在客户手里了,再铁的老客户,都会想着怎么扣你点钱或者不给钱。

有些买家胃口越来越大,就是被中国供应商惯得。无限内卷,害了自己,害了同行,也害了整个市场。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619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