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海运的“博弈”悄然升级,双方港口都出现了天价收费的情况。一笔笔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民币的“天价港口费”账单,真实地开出。

船公司已经开始调整航线,甚至暂停挂靠。这个变化不仅关乎海运价格,还可能引发航线调整、港口拥堵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核心是两大经济体的规则博弈。但真正承受重压的,是每一个需要跨洋运输的外贸企业

01

首日罚单

10月14日,中美海运博弈正式从“文件”走向“现场”,一场围绕港口的“收费战争”悄然打响,且首日便金额惊人:

中远海运“战士门”号在美国萨凡纳港,被收取了高达4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34万元) 的费用。

美森轮船旗下的两艘集装箱船,在宁波港和上海港被征收合计1654万人民币的特别港口费。

地中海航运“马可波罗”号在上海港,被开出560万元人民币的账单。

02

连锁反应已现

面对骤然飙升的成本,船公司不可能独自承担。市场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航线调整与运价飙升

航线变更:巨头马士基已在10月14日当天宣布,旗下两艘悬挂美国旗的集装箱船暂停挂靠中国宁波港,相关货物改由韩国港口中转。这意味着部分货物的运输时效将被迫拉长。

运价上涨:据路透社报道,政策实施后,VLCC(超大型油轮)中国航线运价短线飙升一度触及两周高位。集装箱运价恐将面临同样的上行压力。

波及范围广:克拉克森研究指出,全球超过30%的国际运输船舶(近1万艘)将受到影响,范围从集装箱船延伸到散货船、油轮等核心领域。

对外贸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您接下来面临的,可能不仅是“更贵的”海运费,还有“更乱的”船期和“更堵的”港口

03

博弈背后深层逻辑

为何此次博弈影响如此深远?关键在于中方的反制措施——《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并非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一次针对美国航运资本链的“精准穿透”。

“穿透式”征税

法案不仅针对美国籍船只,更关键的是,涵盖了 “美国主体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的企业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 。这像一张大网,精准覆盖了美国资本通过离岸架构、多层持股等方式实际控制的庞大全球船队。

瞄准华尔街:

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第四大船东国,其船队价值中约40%由华尔街资本通过私募基金等形式持有。这意味着,高昂的港口费将直接刺痛摩根大通、花旗等金融巨头的利益,通过资本向美国决策层施压

成本压力巨大

以一艘1.5万净吨的船舶为例,单次停靠的费用从当前的约84万美元,到2028年将激增至约235万美元。这笔费用将直接侵蚀航次20%以上的净利润。船公司为了规避成本,将采取换船、换航线、甚至更换公司架构等复杂操作,所有这些操作的最终成本,都将在市场中传导。

04

外贸人如何应对

特朗普昨天设定中美贸易谈判最后期限:11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将加征100%关税。但是懂王一天一变卦,这场博弈何时结束,关键看中美后续谈判。但在明确信号出现前,外贸物流人需要做好长期准备。

成本预算留足弹性:必须认识到,过去相对稳定的海运成本时代已暂告一段落。在报价和成本核算中,应为海运段预留充足的价格浮动空间。

供应链规划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航线或单一港口。密切关注船公司发布的航线调整公告,与货代保持紧密沟通,为可能的船期延误、航线变更做好预案。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20012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