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锁舱、Temu建仓背后,是跨境电商平台对物流全链条的深度掌控。它们不再只是订单分发者,而是运力、仓配、数据的“链主”,正在重塑全球跨境物流格局。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型企业逐步从传统流量分发者演进为全球供应链的组织者和控制者。SHEIN、Temu、TikTok Shop、速卖通等平台链主型企业,依托庞大的交易体量与技术基础,正在系统性地重塑跨境物流的基础设施、履约机制与资源配置逻辑。平台不再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而是逐渐成为行业资源调配的主导者与链路控制者。
1、平台集中采购运力资源带来的上游变化
随着平台型电商企业在物流环节不断纵深发展,运力采购和调度能力成为其掌控供应链主动权的核心竞争力。平台通过规模化的集采和定向运力锁舱,正日益扮演着“链主”角色,重塑跨境物流行业的运力格局。亚马逊、Shein、Temu、TikTok Shop 等头部平台在2024年纷纷加大了对空运与海运运力的直采力度,通过与航司、船司签订包舱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对航线资源的稳定掌控。
这类平台“链主化”的趋势不仅在欧美主线运输中日益明显,也逐步向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延伸,带动了定制化干线、平台仓配网络等新兴模式的发展。以Temu为例,其全托管业务已成为中国卖家进入欧美市场的快捷通道,其对跨境空运运力的掌控,使传统物流企业必须围绕平台需求优化自身产品设计、服务能力与时效标准。
此外,平台对于运力资源的集中掌控还推动了干线运输和履约网络的扁平化重构。一方面,大型平台通过数字系统统一调配仓库资源和干线运力,极大提升了履约效率;另一方面,中小物流企业和货代公司被迫让渡部分议价权,服务能力逐渐向平台规则靠拢,推动行业朝集中化、协同化方向演进。
总的来看,平台链主企业集中采购运力的趋势,不仅带来了价格端的规模优势,也通过统一履约标准和运力管理逻辑,推动整个跨境物流行业在上游环节形成结构性变化,未来的平台主导型供应链将在运力组织、物流成本结构、履约节点安排等方面持续产生深远影响。
2、海外本地化履约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随着平台型跨境电商对“物流可控、履约稳定、用户体验”提出更高要求,海外本地化履约能力已成为衡量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电商平台不再满足于仅仅搭建干线运输体系,而是向下扎根本地,以实现对“最后一公里”的掌控,从而构建完整的消费者体验闭环。在这一趋势下,具备“全链路本地化能力”的物流企业成为平台首选合作对象,并正在成为新一轮跨境物流行业洗牌的关键变量。
安骏物流在巴西的实践案例,展示了本地化履约能力建设的复杂性、系统性与长期性。从早期通过双边邮政协议建立合法清关模式,到收购地勤公司解决疫情期间机场货物滞留,再到如今自建南美最大海关监管仓(GRU Ceint仓)、组建600+自有车队和Anjun Express尾程网络,安骏几乎完成了包裹在飞机落地后“从海关到用户门口”的全流程控制。这一模式表明,在海外本地市场,传统的“干线交付+第三方派送”已无法满足大规模、高频次电商物流的需求,企业必须构建自有网络或深度绑定本地资源方。
尤其是在中南美、非洲等基础设施薄弱的市场,本地化履约不仅是交付能力的延伸,更是客户信任度和品牌服务力的体现。例如安骏在巴西部署的800+末端网点和分拨仓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口区域,成功攻克了许多物流企业因“派送覆盖盲区”而难以渗透的消费区域。同时,其在清关、退件、客服、本地税务等配套环节的投入,使其不仅是物流服务商,更像是一个本地“运营中台”,为平台提供全维度履约支撑。
平台对履约稳定性的重视还体现在系统对接与数字协同的要求上。像Temu、TikTok等平台在合作物流企业时,往往要求打通系统,实时共享履约状态、分拨节点、签收数据等信息。没有本地系统运维能力和技术响应能力的物流商,在平台严苛的数据对账和服务合规要求下,很难实现深度合作。这促使更多物流企业在本地设立IT团队,建设符合平台标准的运营系统。
可以预见,未来的海外本地化履约能力不仅是“有多少仓、有多少车”的简单物理扩展,更是技术系统、人才体系、法规合规与应急机制等多维能力的整合体。那些拥有海外仓、末端派送、逆向物流、客户服务、本地税务合规和清关能力的企业,将成为“平台依赖型物流”向“本地独立履约网络”升级的中坚力量。
全球供应链碎片化、“近岸制造”和“区域集采”趋势强化的大背景下,海外本地化履约能力也将是跨境物流企业获取平台资源倾斜、拓展区域订单和提升服务溢价能力的关键路径。未来的竞争,不仅是“谁能运出去”,更是“谁能在当地运得好”。
3、电商平台推动下的物流大数据要素整合
电商平台凭借天然的流量、交易、支付、用户行为等多维数据优势,正将这些“数字资产”延伸至跨境物流环节,推动物流环节的数据化、可视化与预测性发展。平台通过对订单全流程的数字追踪,不仅优化物流路由与仓储调配,还通过算法模型预判爆品、预测仓储吞吐量与运输需求,形成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反向供应链设计能力”。
以Temu和TikTok Shop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已普遍建立了基于AI+数据中台的物流协同系统,打通了交易、支付、履约、售后的数据链条。例如平台可通过商品交易前的数据热度判断其销量,提前向履约节点进行库存前置;通过物流反馈数据分析派送异常地区,优化仓网布局与合作资源配置。
在这一过程中,物流企业也被动或主动地纳入平台的数据系统中,平台通过接口调用实时掌握物流企业各节点处理能力、签收效率、异常率等指标。数据不仅成为考核的基础,也成为定价、策略制定与资源倾斜的依据。没有数字化能力的物流企业,在平台主导的体系中将失去参与权。
同时,平台还开始将物流环节产生的逆向数据,如退货原因、包裹破损率、签收率、投诉率等反馈给商家与物流商,形成“商品-物流-用户”三端反馈闭环。这种数据整合方式也倒逼物流企业提升信息系统建设,构建自主的数据中台,以对接平台需求,提升决策效率。
可以预见,未来平台将在物流领域不仅是流量与订单的分发者,更是物流要素的组织者和数字资产的掌控者。跨境物流企业要想在平台主导的新格局中保持竞争力,必须在技术、数据、系统对接等方面构建自身数字能力壁垒。
END
公众号: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