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直在做跨境电商的电商人士,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目前做的细分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不会被收割韭菜,透过现象看本质之后才可以知道怎么与靠谱的平台合作。

有很多人把亚马逊测评说是一种类似国内电商的一种刷单行为,其实不然,它有它本身的定义。就比如一部新款手机在上市之前是由手机测评达人优先拿到该款产品,然后通过自己的日常使用测试,最终把自己的体验公布于众,反馈给广大消费者和有关媒体,这就是测评。就比如美食试吃员、酒店试睡员。

那么亚马逊测评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款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得到一部分的优先测试使用,它永远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好,所以亚马逊测评就是亚马逊卖家通过以赠送的形式给予测评者优先体验产品的过程,测评者在正常购买商家指定的产品后,商家返还给测评者购买的费用,测评者在收到产品后对产品的外观、品质、等各方面进行体验,之后给予店铺一个好评,这就是亚马逊测评的真实意义所在。

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亚马逊测评的各种消息,各种形式的比比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项目的瞬间火爆都是有原因的,不是说产品本身的原因导致,而是一些心怀不良的人的作为。大家都知道前两年培训亚马逊跨境电商开店的公司特别多,在收取一波韭菜之后很快就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对于这种现象相信很多想接触亚马逊跨境电商的朋友或者在从事亚马逊的朋友都深有感触。

这个项目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在被一些投机莫巧的薅羊毛的人利用后就变得以各种各样的撸羊毛的形式在进行,最近我也听到很多朋友咨询时说的这种现象,那么我教你如何避免被割韭菜,想做亚马逊测评一定要去实地考察这家公司。

什么是黑卡?

简单的说,所有资金来源被亚马逊认为有问题的卡,就是黑卡。

再说深一点儿,很多人就开始糊涂了。咱尽量从简单的开始:

所有卡,在售出的时候,都不是黑卡。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售出当时就发现资金来源有问题,那美亚根本不会卖出来。

美亚礼品卡的支付方式常见的包括3种Cash现金,Debit储蓄卡,Credit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或储蓄卡,无论购买实体卡还是Ecard,都具有可追溯的支付来源。但现金只能购买实物卡,且不可追溯。

划重点,同学们拿笔记了啊。美国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信用卡机制之上的,并且和国内不同,国内是认密码,美国是认签名,从技术角度来说信用卡盗刷更容易,但相对应的,盗刷资金的追回制度也远远高效于国内。

V:l_e0120

最常见的资金来源有问题,就是信用卡盗刷了。比如我们一个客户妈妈,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然后打电话去银行,银行冻结了此卡所有的支付款项并要求被消费的商户停止交易并协助追回(这在美国很常见)。亚马逊收到了银行的信息,后台一查看,被盗刷后这张信用卡线上用A账号买了1000刀的电子卡,直接封了;然后这1000有500充到B账户,一起封了;还500还没用,那么谁用谁倒霉,C账号傻傻的在之后尝试充值,在点下充值按钮的那一刻,它就是盗卡的共犯,直接封号不谢。

然后后台继续查,这卡不但线上买了Ecard,还在线下也刷卡购买了1000实体卡。美亚的实体卡是有编号Pin Code的,每个收银pos在扫卡时都会留下记录,所以很好追查。这回没有买卡的亚马逊账户了,买出来的实体卡有500充到了D账号,而且还消费了300,对待D账号,已经发货订单取消并物流直接返回(已经到货的算你好运),然后封号;还500没用的,同Ecard,后台守株待兔,谁充谁倒霉,我们把这个倒霉蛋成为E账号。

V:l_e0120

在实际情况中,从孕妈发现自己卡被盗刷,到报告银行,再到银行对接美亚系统,这中间可能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一般5天到一周左右)。这个时间差内,你所购买的礼品卡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所以每一张能正常使用的卡,在被“变性”成黑卡之前,购买者是不知道的,而盗刷者肯定会尽快出卡,也就是说,B、D账号的情况是最常出现的。反而某宝买礼品卡,如果直接是C、E的情况,当时就能要求卖家赔偿

结论:由于时间差的存在,大部分的黑卡,购买时都是“正常礼品卡”。请不要贪小便宜,尽量甄别靠谱的礼品卡来源。

相对最安全的卡,就是用现金购买的实体卡了,因为现金是不可追溯的,所以不存在盗刷信用卡的风险。但相对应的,这类卡也最贵。储蓄卡购买的礼品卡,风险介于两者之间。

亚马逊河流每年流量巨大,但是并不是河边的每一个生物都可以获取到足够的营养,它只能拼命的去抢,抢到足够自己壮大的营养成分。

v:l_e0120

亚马逊平台就像是网络上亚马逊河流,平台利润大,流量高,但并不是每一个卖家都可以挣到很多钱,所以他们也要抢流量,提高产品的曝光量,提高订单转化。所以他们要找到买家去代买,买家挣到佣金,卖家拿到产品曝光量,实现双赢。卖家希望提高自己店铺产品的曝光量,情愿花钱买数据;买家希望使用自己有限的资源,尽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平台收取佣金,乐享其成,不鼓励,不禁止。

想要更多了解亚马逊测评的朋友可以联系编辑,一起交流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59915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