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如幻,中美的关税水平又回到了4月1日之前!
当地时间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相互24%关税90天内暂停实施。美方承诺取消4月8日和9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4月2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所有人都没能想到,中国谈判代表团能让特朗普把之前多加的关税全部取消。
(图源网络,侵删)
未来美国市场怎么样?声明发布后又有哪些变化?下面是参考官网新闻,得出对外贸局势的重大影响。
01\短期内,订单压力缓解
关税降至10%后,美国采购商的采购成本降低,因前期库存消耗和供应链断裂,美国客户将加速补货,相关工厂有望迎来忙碌的生产期。
有很多厂家都说自己的手机都快被客户“打爆了”,说:“美国客户很急,比我们还急,要求加速发货,补充库存”。
预计未来90天美国订单量可能增长1.5-2倍。服装、3C电子等低毛利商品的利润空间也可恢复至12%-20%。
02\运费变贵,一船难求
例如,5月12日当天中美航线运费已显著上涨。
虽然清关周期缩短,航班也在恢复,但短期内因集中出货,船运费用可能暴涨。苏州某智能设备的创始人张总说,昨天着手找船公司订舱时,已经出现了一船难求的问题。
家电、家具、纺织等美国高度依赖的行业,要抓紧了,就这90天的窗口期,多备一些货到美国的海外仓,避免之后一些不确定的政策变化。
03\关税下降,但要有更现实的考量
1. 暂停并不等同于取消
若未来90天内的谈判未能取得令双方满意的成果,双方均有权重启被冻结的关税,更别说这次声明并没有解决芬太奇问题。
开有美国外贸工厂的浙江老板陈烨(化名)同样谨慎,在前天收到关税下降的消息后,仍然继续筹备转型的计划,打算将工厂搬迁到越南等海外国家,同时开拓日本、韩国等新市场。
2. 市场重心开始偏移
虽然美国市场是大多人的重点布局,但特朗普的嘴脸变得太快,不放一昧被牵着走。某灯具工厂的市场负责人王勇从2月份开始,就已经把工作重点偏向了一带一路市场上,受国家政策影响,4月后更是加大了投入。
在上个月的展会中,某机器人公司的销售总监表示:秘鲁、巴西、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采购商,都对我们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一位秘鲁的客户,甚至愿意多加点钱,把我们展示的样品机器人买走。
3. 准备一带一路市场开发
对普通业务员来说,重点开发“一带一路”国家及欧洲市场是更长远稳妥的计划,如沙特、巴西等;也可以尝试内外贸一体化,利用国内消费升级机遇,将原出口产品转为内销,例如钢制宠物家具企业通过短视频直播打开国内市场。
渠道开发方面,目前最推荐的是一带一路市场的海关数据,涉及HS编码15770个、采购商415475个、供应商258816、采购国114个、供应国135个。
这类一带一路的客户数据,已经提前做好国家划分,在这里面找就行,数据的完整度也更好,利于开发。
4. 关税下降,利润不会回升
关税只是下降,不是清零复原,如果不调价,依旧没有太多利润空间。加上此次取消的关税未包含芬太尼关税,因此税率公式参考如下:
比如出口美国的运动鞋税率等于2.9%最惠国关税(MFN)加10%(对等关税) 加20%(芬太尼关税),那么实际税率是32.9%。这个降幅还是很大程度上超过预期了。
04\这3类企业机遇仍不明朗
中国在新能源、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具有全球难以替代的产业链优势,这类企业可继续深耕美国市场,通过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抵消关税成本。
但此次协议中,关键技术产业的出口管制等核心矛盾尚未触及。未来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博弈仍充满不确定性 。
此外,低附加值、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如廉价服装、小商品等,因利润空间难以覆盖关税成本,建议转向新兴市场或内销。
总结:
眼下,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90天内暂停实施24%关税。90天的窗口期,对出海美国市场的企业而言,或许是新一轮“抢运潮”的开始。
对于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美国市场仍是重要增长极;但对多数中小外贸企业而言,需优先降低对美依赖,通过内外贸协同和全球布局寻找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