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实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客户不再通过“联系客服”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发帖子”解决。
在Callnovo为全球跨境卖家提供外包客服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拉美客户用西语发视频表达不满。
很多人以为这是“客户玻璃心”,其实不然——这是客户服务没有跟上消费者表达方式的变化。
客户服务的本质:不是回应问题,而是保护品牌信任
一位资深电商卖家说过:“产品质量不好,客户也许会给你一次机会;但服务态度不好,客户就永远不会回头。”
的确如此。
当海外消费者说出“我要发社交媒体”时,其实已经不是在投诉,而是在表达一种强烈的失望感——我已经不相信你们会处理这个问题了。
此时,跨境电商客服的角色不是“劝客户冷静”,而是:
有没有能力在问题演变为公关事件前,及时响应、妥善处理?
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执行的细节
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客服拥有足够权限、及时识别危机苗头、迅速反馈问题。但现实是——
一线客服权限不足,只能“我帮您记录”;
上报流程层层审批,等处理完客户已经发帖;
多语种沟通存在误解,客户误以为“在故意拖延”。
Callnovo作为一家全球客服服务商,也面临过这些挑战。我们发现,比起炫耀机制,更重要的是意识到服务的严重性,以及持续优化的意愿。
顾客不缺情绪释放的出口,但他们更希望有人倾听
在拉美市场,我们曾遇到一位愤怒的顾客,连续三次邮件投诉未果,最终在Instagram发布了整段投诉视频。
最终不是靠赔偿解决问题,而是我们安排了当地语种的客服专员打了一通电话,耐心解释并道歉,客户反而删除了视频,还补了一句:“Thanks for at least treating me like a human.”
这让我们更笃定:消费者要的不是你多强的补偿机制,而是最基本的“我被认真对待了”。
跨境客户服务,从来不是“售后”,而是品牌体验的开始,服务质量和客户复购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调查显示,72%的客户曾因一次糟糕的服务体验而放弃某品牌;
62%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高质量服务”支付更高价格;
跨境平台的客服评分,直接影响曝光权重和销量。
也就是说,服务已经从“成本中心”,变成了“流量入口”。
Callnovo能做什么?不是夸流程,而是踏实走流程
我们不会说自己已经做得最好,但我们可以说:
我们在建立服务意识:把客户不满当作系统预警,而非“情绪噪音”;
我们在打磨流程细节:优化客服反馈链路,缩短决策链条;
我们在提升人机协作能力:AI客服辅助判单,人类客服提供情绪回应;
我们在招募更多本土客服人员,减少语义偏差,提升客户信任感。
写在最后:
海外消费者说出“我要发社交媒体”,不是想要曝光你,而是想要最后一次被看见。
Callnovo希望与每一个跨境品牌一起,把“看见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客户信任的开端。
如果你正准备建立客服体系,或者担心售后评分影响平台运营,欢迎随时聊聊,看我们是否能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