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客户也是前任,那外贸这个活,简直是经营一场亲密关系。

你精心准备报价单,就像是挑了一个情人节的礼物。

你耐心跟进进度,就像是守着等他微信的那条消息。

你不敢发太密怕他烦,不发又怕他忘了你。

如果把客户当成前任来看,一切就通透了:爱搭不理、反复横跳、说走就走......

已读不回型

你一定也遇到过这样的客户。

他加你微信、加你 WhatsApp,资料要得很勤快。

报价问了,样品寄了,工厂视频也拍了,你以为稳了。

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有一次我问一个客户:“May I know your feedback?”,他回我:“I’ll let you know.”

那一刻我悟了,这不就是“我想一个人静静”吗?

对这种客户,可以冷处理,也可以换个方式跟进,比如:

换发件人(老板名义/海外同事);

换话题(不再死磕价格,改推新品或节日活动);

限时优惠设置个 deadline。

毕竟,客户不回消息,不代表你没有其他选择。

浪子回头型

他可能是前年10月你辛苦跟进的客户,后来人间蒸发。

你都快忘了他的名字了,突然有一天,他来了一句:

“Are you still in this business?”

你说他是不是太会了?这不就是前任发的“你还在原地等我吗”?

你说该开心吗?好像是个机会。

但你说不该生气吗?又忍不住翻两年前的旧账。

但这不是复合,是他没找到更合适的。

重新评估客户的诚意;

明确告知库存/价格有变动;

以新的节奏重新建立合作边界。

要的不是“他又回来了”,而是“他这次能不能付定金”。

只撩不下单型

和有些客户相处,前期很甜。

跟你聊得特别好,终于你发产品过去,他说:“Very interesting. I think we will have a good cooperation.”

你一高兴,立刻定制样品、优化包装、把希望都系在他身上。

结果一到下单环节,他突然说:“老板在忙”、“资金暂时有点紧张”、“我们再考虑一下”……

就像谈了两年突然说“我爸妈不同意”的巨婴。

你不恨他,只是恨自己怎么又信了这一次。

别再被“我们会合作”这种话术喂饱了。

只相信落地动作,不听甜言蜜语;

明确提出下一个决策节点:“方便您本周确认订单吗?”;

定金不到,服务不动,只有钱给了、合同签了才安心。

老夫老妻型

你们已经合作三年,出货、对账、催款,配合默契。

但你心里知道,他再也不像当年那样夸你效率高、发朋友圈说“Best supplier”,也不再点开你发的新产品资料。

不提新产品,不要新样品,连付款都要你催三次。

(cr: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他看似是稳定的订单源,但也不再主动热情。

稳定不是忠诚,是懒得换人。

对这种客户,别掉以轻心。

定期进行新品推荐、节日福利、售后小结;

给他一些“专属服务”的仪式感,比如优先出货/一对一售后方案;

把需求变化说清楚,不要全靠默契猜测。

你要的不是他习惯你,而是他继续选择你。

海王撒网型

他加你、加你同行、加你同事,还喜欢在群里转发“Looking for supplier of XXX”

一看就是在广撒网捞鱼,找谁都说得很好听。

这种客户,不是来合作的,是来做竞价池的。

如果你还在认真改报价、等他回复,那你就成了“真情实感投入海王的鱼”。

不要因为他很勤问,就投入过多精力;也不要因为他说“以后我们会有长期合作”,就不设底线地配合。

你可以冷静、礼貌、专业,但要设好筛选机制:

“方便您提供预计采购时间和预算吗?”

“我们这边可以在收到意向订单后提供定制方案。”

让他知道,你不是随时等待的备胎,而是有标准的合作伙伴。


写在最后。

客户不是前任,但客户一定像前任。

他有情绪、有犹豫、有选择;你也有热情、有底线、有经验。

我们一边揣摩客户的回复,一边猜测他到底是真想合作或者只是聊聊。

前任代表的是过去,客户也一样。

你可以复盘,但不能沉溺。

今天的你,比过去更成熟、报价更精准、供应链更稳,所以请你放心大胆地走向下一个意向客户,把每一次报价都当作新的开始。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973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
服务介绍
邦阅网是上海义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推出的一款能让外贸用户了解真实外贸服务商的知识服务平台,平台通过知识作为载体连接外贸用户与外贸服务商; 平台能够通过用户的喜好精准推送使用者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系统会对每个服务商进行多维度分析,帮助用户快速了解与选择优质的服务商,在外贸人与服务商之间搭建一座互通互信互利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