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信息透明时代”正式开启。
图源:网络
10月13日,亚马逊发布了一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要求通知》。这意味着,亚马逊已按照《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的要求,为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卖家涉税信息做好了准备。
1.报送对象
在亚马逊任一站点向客户销售商品、服务或无形商品的所有中国卖家。即使店铺只在
2.报送信息
亚马逊将按季度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企业卖家和个人卖家信息,包括身份信息、交易数量、收入信息、支付给平台的佣金和服务费等。
图源:网络
换句话说,税务机关将获得卖家店铺流水级数据而非利润数据。未来税务部门可能通过平台报送信息与卖家申报数据进行交叉比对,若出现少报、漏报,将成为税务稽查重点,甚至触发系统自动风险预警。
3.报送时间
亚马逊将在2025年10月31日前进行首次季度信息报送,范围涵盖2025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期间。此后,亚马逊将持续提交季度报告。
卖家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卖家无需采取任何操作,亚马逊将会向中国税务机关按季度报送相关信息,且卖家端无法查看。报送仅为信息同步,不改变现行税收政策。中小微企业及低收入从业者的税收优惠政策仍可正常享受。
但这并不意味着卖家可以“什么都不做”。根据亚马逊后台的信息,卖家需确保相关“必填信息”表中的信息完整且最新,以确保报告中的数据准确无误。若信息已验证,则账户信息的任何更改都将有可能触发新的验证流程。
哪些环节最容易“出错”?
☑️结算单、银行流水、票据/单证对不上,钱的来龙去脉说不清;
☑️历史留痕缺口多,早期账目分散或遗失,利润与税负口径对不齐;
☑️国内税与海外税割裂,两套申报体系彼此独立,但凭证需要能相互解释收入与成本的形成。
图源:网络
哪些卖家最“危险”?
对于合规经营者,新规意味着税负更透明、政策更可预期,但对依赖灰色路径的玩家则是一场合规洗牌。以下三类卖家风险最高:
(1)用个人账户收款的公司店铺
典型做法:把公司收入通过 PingPong、万里汇、连连等打到个人银行卡或支付宝。
风险:公司与个人收入混淆,平台数据与个人流水一比对就会暴露,可能被认定为隐匿收入,面临补税、罚款与滞纳金。
(2)无税号/无企业主体的卖家
典型做法:以个人名义开店或挂靠他人公司,财务不规范、不做账、不申报。
风险:平台需报送纳税人识别号,无税号会被系统标红,税务可通过身份证追溯所有收入,几乎必遭查处、补办主体并被要求补缴税款,店铺还可能被平台暂停。
(3)使用境外个人账户收款的卖家
风险:跨境资金流异常易触发反洗钱监控,一旦被认定为非法转移资产,后果远比逃税更严重。
其他平台是否也有类似要求?
亚马逊目前涉及全站点,具体可参考“电子税务局”,其它销售平台也有,税务局网上显示还有eBay、沃尔玛、TikTok Shop、Shopee、Shopify、速卖通、SHEIN、TEMU等。说明这是行业级的合规要求,不是亚马逊单方面举措。
如何在新政下优化跨境布局?
随着平台对公司主体合规要求的不断提升,构建具备国际信用与完善制度的公司架构,已成为跨境卖家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香港公司凭借低税率、无外汇管制、国际认可度高等优势,被视为跨境电商的“优质主体”。通过注册或迁移至香港公司主体,卖家可在合规前提下优化全球账户布局,实现更灵活的资金与税务规划。
此外新政的实施也将促使卖家更加重视财务透明与合规运营,推动行业加速向多主体、国际化方向升级。
对于希望在合规前提下实现资金自由流转、税务优化与国际信用提升的卖家而言,注册香港公司是当前布局全球市场的理想路径。如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孚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