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感分析
文章导读
    今年的Global Sourcing Trip,在推迟了半年之后,终于出行了。作为以全球采购和供应链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每年我们都需要花许多时间在供应商身上。今天计划拜访四家供应商,但最后只完成了三家。第 3 站: 继续苍南 今天拜访了一家1亿产值左右的供应商。明天开始出发宁波宁海了,期待海鲜美食!破天荒喝了三大杯红酒。

    今年的Global Sourcing Trip,在推迟了半年之后,终于出行了。

    作为以全球采购和供应链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每年我们都需要花许多时间在供应商身上。

    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们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外面,从北方到南方,从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从祖国到越南……

    这次行程的第一站是福建厦门,之后到温州苍南,然后到浙江宁波,最后到江苏淮安。

    行程满满,事后回想起来,收获也满满。

    第 1 站:厦门

    在拜访工厂的空档,今天抽出时间跟厦门4位门徒小伙伴约饭,一场饭局聚集了四个角色:企业主、创业者、SOHO销售

    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两位都是从帮海外客户做采购代理的业务做起的。

    其中一位,当年明明已经离职了,也从来没有想过离职后还从事这个行业。

    结果以前的客户打电话过来,吐槽接手业务的销售多么差多么糟糕,最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客户的采购。

    另外一位,客户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采购经理和总监都非常信任她,将超过80%来自中国的订单交给了她处理。

    不得不感慨,客户真的是销售最大的资源,能够建立起客户的信任也非常关键,即使以后自己不在这家公司了,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机会。

    但也不得不说,无论SOHO还是采购代理,天花板确实比较低,小伙伴们普遍都有核心竞争力缺失以及对未来2-3年发展前景的迷茫或焦虑。

    感觉我是不是应该组织一场专门针对SOHO和采购代理的线上会议?

    从顺德到番禺到厦门,我越来越喜欢这种小规模的聚会而非大场合的知识分享,感觉既能深入认识老朋友,还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更关键的是,能品尝到各地的美食。

    第 2 站:苍南

    第一次来苍南,涨见识了。

    工厂的司机在送我们去下一家工厂的时候,直接在双实线调头然后一拐又进入了逆行道,然后我默默地检查了一遍自己的安全带。

    搭出租车去验核酸的时候,问司机大哥附近有什么美食推荐吗,司机大哥给我介绍了一个商场,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你来顺德然后问我顺德有什么好吃的,我说“去万达啊”。

    苍南的商业形态确实跟广东不太一样,他们的社会分工非常明显。

    譬如我今天去的一家工厂,他们只负责一道工序:打包。

    客户下单之后,他们也一并将订单下给A上游工厂,A工厂完成工序后再转移给B工厂,B工厂完成后再转移给C工厂,最终他们自己再完成打包程序。

    而假如你想尝试直接联系A、B、C工厂也没用,除非你能够同时搞定所有的工序。

    或许,这也就是他们的竞争力了。

    今天计划拜访四家供应商,但最后只完成了三家。

    原因是当第三家供应商开车送我们去第四家供应商的路上时,突然说“呀,那个地方好像是疫区啊”。

    于是我们赶紧打电话给第四家供应商的业务,对方回答道“没事没事,你们来吧,我们离疫区还有300米呢”。

    哎,哪敢去,调转车头回酒店。真可惜,这家供应商我们挺想去的。

    话说今天听到一个蛮励志的故事,今天见了第二家工厂(约10亿产值)的董事长,我原本以为对方就是创始人。

    一问,才知道他其实并不是。

    对方年轻时进工厂当学徒工,本来只想学点东西安心打份工,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

    结果二、三十年过去,创始人退休时索性把董事长的位置给他了。

    这种情况真的很好,儿子长大后假如我的公司还在,我大概率不会将公司交给他(估计他也不感兴趣),而是交给一个能够真正将其继承发展下去的人。

    孩子继承我的精神和价值观就好了,为什么非得让他继承我的家业,跟我走一样的道路呢?

    最后,来苍南的高铁上,同事的隔壁位置是一个本地阿姨。

    同事问“阿姨苍南有什么好吃的吗”,阿姨使劲摇头“苍南哪有什么好吃的”。

    我一开始还以为阿姨年纪大了不懂我们年轻人的喜好。

    来了之后不得不感叹:阿姨果然是阿姨。

    明天继续在苍南,后天出发去宁海。

    第 3 站:继续苍南

    今天拜访了一家1亿产值左右的供应商。

    在看工厂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了白板上的一张授权书,写着“授予质量控制部门xxx,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刻拉停生产线的权力”

    当时我指着这张纸,跟供应商的老板说:“这样的制度真的很棒。”

    原因在于有些公司的所谓质检就是一种摆设,当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别说拉停生产线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拿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要求业务说服客户接受。

    假如客户不接受,还会反过来说业务的能力不行,“连客户都搞不定”云云。

    能够知道质量才是生命线的企业真的不容易,在出现质量问题时不想方设法地“在下一张订单中抵扣”,而是积极解决问题且勇于承担责任的老板更是有大格局的人。

    但是,格局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人天生就有的吗?

    并不是,很多时候,人的格局是被撑大,被教育出来的。谁教育,老师吗?No,是客户。

    这家工厂去年的车间还是一团乱糟糟,但在诸多大客户的折磨下,用一年时间变了一个样。

    因为大客户的特点,是在合作之前,会评估很多也要求很多。

    你可能会觉得很烦,天天审这个审那个,交这份报告交那份报告,不就几毛钱一张的贴纸嘛?粘上去不脱落就可以了,为什么初粘和持粘非得是这个数值,少一分都说有问题?这也太抠细节了吧!

    但恰好就是这些细节,在一点一滴提升着企业的专业实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和一些规模稍小的供应商说:

    跟我们合作你不可能大富大贵,但一年之后你会感激自己今天的决定。因为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一下子变得可以接更多客户的更多订单了。

    一级客户给能力,二级客户给利润,三级客户给订单。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三个级别客户的结构。

    假如我们绝大多数的客户都是三级客户,会发现不光光今天做得特别辛苦,3、5年之后,这种痛苦也不会有任何变化。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那这些一级客户到底从哪儿来?

    答案只有一个:从放弃一部分三级客户开始。

    因为企业的资源和人的时间精力一样,永远都是有限的。当我们将资源都放在三级客户身上时,即使一级客户找上门,我们哪来的资源服务好对方?

    但恰好“放弃”二字,本来就是人世间最难的事情之一。

    明天开始出发宁波宁海了,期待海鲜美食!

    第 4 站:宁海

    我很喜欢宁海这个地方,除了美食和好茶,还有好友。

    合作了5年以上的供应商,很多时候已经不能单纯用“供应商”三个字来形容。

    这次过来宁海其实并没有特别的事务,纯粹就是既然来了宁波,就必须过来走一趟。

    我最喜欢的合作关系,就是双方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关系。

    一点一滴地看着对方从小厂搬到大厂,一步步地从生产意识混乱到精细化生产管理,是供应链管理者最大的成就感之一。

    破天荒喝了三大杯红酒。同事说,进公司六年来,这是第一次看见我喝酒。

    对着酒,跟工厂老板聊起刚认识那会的情形。

    当时对方还是一个不羁的浪子,经过这么多年的社会毒打,也开始慢慢变成一个内敛稳重的中青年。

    他说:创业累啊。假如想退,今天就能把工厂关掉。但不行,因为兄弟们的梦想还没有实现,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让我没有退路。

    我说千万别这么想,假如你将其看成责任,那你永远不会快乐。你要将其看成使命,这样才会每天热情高涨。

    正如同我花那么多时间写文章、拍视频、做直播,可能在你看来“啊一定很辛苦,牛哥意志力惊人,自控性超强”。

    可事实上我根本不觉得辛苦,不认为这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反倒觉得能够分享东西给别人很快乐,哪里需要什么意志力和自控性。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那一件能够点燃自己的事情。

    我们到底是喜欢了才有成就感,还是有了成就感才喜欢,答案大抵是后者。

    饭局后,约了门徒的River和他的一位创业者朋友喝茶,思维碰撞的感觉如此美妙。

    明天去余姚,然后再去宁波。出差5天了,想太太想孩子,期待早点回家。

    第 5 站:余姚 — 宁波

    出差第7天,脑子开始混沌。

    今天去到酒店后,翻了老半天行李,然后绝望地发现我居然把手机充电器落在上一家酒店了。

    亏我出门前还强迫症发作检查了好几遍,但愣是没发现那个大大的静静地躺在床头柜的黑色多合一充电器。

    掐手指算了一下,这7天一共见了15家企业。

    坦白讲,没有一家兴高采烈地告诉说“今年的生意不错”,或者平淡冷静地告诉我“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要么,营业额直接下滑了30%-40%。

    要么,年初时信誓旦旦说要下单的大型老客户,直到今天依然静悄悄。

    要么,OA条款的大客户已经逾期30天,不得不提交中信保理赔。

    要么,做完8月份的订单后,工厂瞬间只有三三两两的设备还在继续开工。

    或者焦虑、或者迷茫、或者躺平、或者摆烂……从刚刚创业的公司到营收过亿的企业,无一例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念头在不断地敲门:为什么今年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了?

    或许,并不是从今年开始突然之间变成这样。

    这一切从去年甚至前年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只不过被全球各国的救市强政策掩盖住了,大家也被昙花一现般的虚假繁荣迷花了眼睛。

    经济低迷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没有人知道。而这恰好就是最大的问题。

    因为当所有人都不看好未来的经济形势,对经济状况不抱有一个积极预期时,没有人愿意花钱,没有人愿意投资,经济流动性就会变差,杠杆效应变小,经济就一定会继续低迷。

    这当然不会是一件好事情。

    但俗话说no pain,no change,假如没有今天的这种痛,估计我们也不会思考到底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去摆脱这种痛。

    包括我在内。

    出来走了这7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帮助我身边的这一帮大国际贸易从业者,无论贸易公司、制造工厂与跨境电商

    思来想去好几天,我突然想到一个点。

    其实在我身边的优秀企业真的很多,只不过因为信息流动速度滞缓(例如展会开不了,市场没法跑,线上没流量),导致相互之间无法实现互通。

    那我有没有办法将这种信息搅动起来呢?

    例如,我来做一个“门徒探厂”的栏目,实地采访各行各业那些或有高精尖技术、或有差异化产品、或有前瞻性经营、或有精细化生产的的企业。

    站在我企业经营和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将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并用我的影响力再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扩散。

    如此一来,是否能够解决一部分苦无新增渠道的制造业和烦恼没有优质供应链的贸易商的对接问题?

    假如这个栏目真的能够做起来,估计我一年365天里会有180天在全国各地跑。

    这个想法是否可行,麻烦大家点赞或评论告诉我。

    即将出发前往淮安,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明天可以回家了,开心。

    第 6 站:淮安

    今天拜访的这家工厂,像是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一直往北飞,永远停不下来。

    一开始工厂开在江苏泰州。

    后来因为排放指标问题,再加上淮安给他们画了好大一个大饼,搬迁到了淮安。

    结果过来之后三年,承诺的配套一直不到位,于是明年即将往北移到宿迁。营收一亿多的偌大工厂,似乎总是稳定不下来。

    当前这个时代中小制造业的日子真的越来越不好过。

    别的不说,光工人就越来越难招。出来这8天我见过的每一家工厂,没有一家的一线工人不是40-50岁的“中老年人”。

    因为现在哪还有年轻人愿意进车间?这已经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了。

    而在缺乏新鲜劳动力补充的情况下,再过10年当目前这批工人干不动的时候,工厂又该怎么办?

    对于绝大多数工厂来说,未来几乎只有三个选择:

    1.升级自动化。

    例如我在苍南拜访的一家供应商,已经实现了产品入袋的自动化工序。大大减少了工人的数量。

    2.制造业外迁。

    无论迁往尚且还有劳动力,尚且更加需要“金山银山”的中国内陆,还是迁往如同几十年前中国的东南亚

    3.供应链升级。

    逐渐做减法,将大量需要人工的工序外包出去,自己只掌握最核心的部分。又或者像我们公司一样,介入生产但不直接生产,成为供应链的设计者与组织者。

    每一个选择都代表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最近对于一句话愈发感悟深刻:“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成本并不是什么房租、水电、人工……而是决策失误带来的成本。

    到底选择哪一条路才最适合自己,考验的是企业经营者的眼光和智慧。

    出差第8天,终于即将结束这段旅程。

    能够出来走这一趟真的太好了,我在出发前其实内心深处更多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但在见了这么多家企业后,我渐渐明确了自己接下来到底要走哪一条道路。

    我在淮安机场望着缓缓行驶向航站楼的飞机,心里暗暗想:“从明天起,又要开始一段新征程了。”

    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和大家分享这8天拜访16家企业的见闻。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08793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