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着全球关税战持续升温,美国市场的挑战迫使平台另辟战场,TEMUSHEIN等电商平台如潮水般涌入拉美,从美国到拉美,这些平台的下一步棋走对了吗?是否会成为新一轮关税冲击的序幕?而在这场全球化跨境电商改革中,中国电商平台的出路在哪里?

1、拉美为何举起关税大棒?

目前,中国的低价值商品正如快速涌入拉美消费者的家门口。渴望买到便宜货的消费者兴奋不已,当地零售商遭受重创,海关机构则被压得不堪重负。

于是,税务机关出手了。从墨西哥智利,各国政府开始对低价值进口商品征税,试图保护本地企业免受中国低价值商品的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电子商务公司TEMU、SHEIN集团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虽然与现有的本地巨头美客多(MercadoLibre)和亚马逊(Amazon)相比,这三家公司仍然相形见绌,但趋势正在迅速改变。根据市场情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TEMU在拉丁美洲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43%,达到1.05亿。

各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美洲对话组织(Inter-American Dialogue)拉美与亚洲项目主任 Margaret Myers表示:“这些平台会让很多当地人不满,并在本地经济中引发连锁反应。”

拉美这一波新关税措施也与其他地区的措施相呼应。美国从8月29日起对低价值包裹征税,而欧盟则正在调查TEMU等平台。但美国陆军战争学院(US Army War College)拉美问题学者Evan Ellis表示,由于对中国的贸易严重依赖,拉美国家在采取措施时或将面临掣肘。

在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关税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这种反弹正在蔓延。墨西哥政府将来自中国及其他未签订贸易协定国家的小件包裹进口关税,从原先的19%提高至33.5%。负责工业和贸易的副经济部长Vidal Llerenas表示,提高税收是为了支持当地工厂,并检查通过TEMU等平台购买的商品的非法转售行为。如果这些商品在墨西哥有生产能力,或者本可以生产,墨西哥可能会加征更多关税。

智利则宣布自10月起,对41美元以下原本免税的进口商品征收19%增值税;石油出口国厄瓜多尔自6月起,开始对每件包裹征收20美元费用,适用于其每年1600美元的免税快递额度;乌拉圭财政部长Gabriel Oddone则在8月20日表示,政府将在五年预算案中提议,对来自美国以外国家的国际电商包裹征收增值税。

TEMU母公司拼多多控股正尝试通过引入本地卖家来缓解各国压力。公司发言人表示,今年已在墨西哥开放平台给国内卖家使用,并在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和秘鲁建立仓库以支持本地业务。SHEIN、速卖通未回应置评请求。

其实不只是中国电商平台,其他电商平台同样受到了审查。例如,总部位于乌拉圭的MercadoLibre是拉美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为1180亿美元。在智利,电力和燃料监管机构最近对该公司销售未经安全认证的热水器和发电机等产品进行了罚款。美客多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其平台帮助商家遵守其运营的所有拉美国家的相关法规

拉美各国接连出手调高关税和税费,既是对跨境电商冲击的回应,也是对本土市场保护的手段。然而,面对TEMU、SHEIN和速卖通等电商平台的高速扩张,单靠关税能否真正阻挡消费者对“中国价格”的热情,仍是一个未知数。税越高、包裹越多——这种看似矛盾的现实,正折射出拉美在经济依赖与自主发展之间的艰难摇摆。

2、低价魔力是真香还是陷阱?

在这条愈收愈紧的关税线背后,中国电商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源于其提供的超低价格,而拉美消费者早已习惯为进口商品支付高昂溢价。例如:关税和税费使得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一台Ninja无线搅拌机售价高达180美元,是亚马逊直邮同地价格的三倍,TEMU上的版本售价不到13美元。一片吉列剃须刀片在蒙得维的亚超市售价超过6.50美元,而TEMU的商品只要0.25美元。

这种消费现场凸显了消费者与本地商家的矛盾,也更加反映了消费者为何会更加青睐于低价值的跨境电商平台。政府希望通过对快递包裹征税的举措来努力化解这种紧张关系,智利消费者权益组织Conadecus主席Hernán Calderón看来只会伤害那些已经为所有其他商品和服务缴纳增值税的资金紧张的消费者。电子商务主要是为那些购买市场上没有的产品或在当地市场上价格更高的产品的家庭服务的。

而随着电商巨头争夺市场份额,那些已经对低价值包裹征税的国家也受到了不同的冲击和影响。例如:哥伦比亚前税务和海关局局长Lisandro Junco表示,在哥伦比亚,从中国发货的公司经常通过美国转运,以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或者干脆直接寄送并缴纳关税和税费。实际上,很多商品几乎是零成本,税费也是按零来算。数量太多了,根本无法管控。

低价值包裹数量激增之下,拉美各国对包裹流量监管的最明显问题在于常常受制于物流瓶颈。乌拉圭海关工会主席Roberto Valdivieso表示,目前仅有5名工作人员在国际机场检查TEMU包裹的文件和货物,至少需要20人才能将现有以“周”为单位的处理周期缩短。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海关不可能提供良好服务。我们工会一直要求增加人员。

智利海关局长Alejandra Arriaza也表示,近年来该机构已将负责低价值包裹监管的一线人员增加一倍以上,达到约40人。我们曾怀疑征收增值税能否抑制包裹量,但最终不认为会出现下降,即便征收增值税,这些商品的品类和价格依然极具吸引力。

而相比于监管机构,眼下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地的实体零售店,尤其是在那些尚未对快递包裹征税的国家。

乌拉圭圣拉蒙的服装鞋类店主Andrea Tejera表示,自TEMU去年走红以来,她的店铺2025年上半年销量下滑约10%。为了搞清竞争对手,她甚至在TEMU上买了个浴室配件,到货的速度比我在蒙得维的亚的服装供应商还快。人们就是不停地买买买,TEMU借助疯狂的营销推广让人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这种趋势在乌拉圭尤为明显。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进入该国、享受600美元年度免税额度的包裹数量超过100万件,总价值约93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其中约37%的包裹来自中国香港,而一年前几乎只有几百件。

厄瓜多尔的规模同样惊人。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该国共收取650万件免税包裹,总价值约5.02亿美元,而2020年仅为87.9万件、价值近1.03亿美元。

智利国家商会研究主管Bernardita Silva表示,目前尚无法确认中国电商是否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但其超低价格确实引发担忧。商会希望政府加强对包裹的监管,以减少逃税和走私。国际平台的不公平竞争已成为零售业成员关注的问题。

在一份声明中,TEMU表示,“由于规模经济和精简的供应链,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这消除了中间商的加价和成本,并将节省下来的费用让利给消费者。”

综合来看,低价究竟是消费者的福音,还是市场的陷阱?答案或许取决于站在供应链的哪一端。对消费者而言,是真金白银的节省;对本地商家,却可能是生存空间的挤压。而当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征税重新拿回控制权时,却发现困在物流滞后、人力不足与政策穿透力有限的现实中。这场由价格引发的消费革命,正迫使拉美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结构、监管能力与产业未来。

3、中国电商的下一步棋走对了吗?

中国电商平台在拉美的迅速崛起,并非偶然的地域扩张,而是美国市场挑战下的战略调整。随着美国取消小额包裹的“最低免税额”政策,TEMU赖以发展的直邮模式遭受挑战。据彭博社Second Measure通过分析美国信用卡与借记卡交易数据统计,其在6月数周内销售额骤降30%以上,7月和8月又分别持续下滑超过10%,一度缩减了在美国的市场投入,转而加大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布局。

9月初,在经历了数月因美国关税调整带来的动荡后,电商平台TEMU正以大幅折扣重返美国市场,试图夺回在竞争对手面前失去的份额。据彭博社追踪的二十多款畅销商品显示,价格平均较4月底下降18%,部分商品甚至腰斩六成。同时,平台取消了此前向消费者收取的进口费用,这些费用曾一度让部分商品的税费高于售价。

TEMU未对降价事宜作出回应。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正敦促商家以大幅折扣补充库存,以应对美国的假日购物季。一位商家称,TEMU近期在卖家平台上加大了提醒,鼓励卖家通过降价以换取更好的应用流量。

广告投放上,TEMU的策略也明显变化。根据Appgrowing Global追踪的数据,第二季度其日均新增广告量大多只有数十条甚至更少,而现在已跃升至每日数千条,有时甚至超过1万条。虽然与关税调整前每天超两万条的峰值相比仍有差距,但反映出平台试图重夺用户注意力的迫切心态。然而,多位商家反馈,即便降价换量,整体销量仍在下滑,有商家称近几周订单跌幅高达20%。

在物流方面,TEMU也在寻求突破。知情人士透露,平台正与第三方快递服务商合作,搭建涵盖跨境运输、美国仓储和末端配送的综合网络,并引导商家转向其物流方案。这背后正是对单一工厂直邮模式的反思与修正。

相比之下,SHEIN在小额包裹的“最低免税额”政策取消后销售曾短暂下滑,但随后在美国市场恢复。Second Measure的数据显示,该公司此后上调了价格,虽然近期增长有所放缓,并在8月下旬出现收缩,但整体表现仍强于TEMU。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美成为TEMU与SHEIN的新焦点。相比美国,拉美市场监管压力、政策风险相对较低,且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占比更高,这与中国电商平台“低价+补贴”的打法高度契合。可以说,拉美的迅速爆发,不仅是市场需求的自然释放,更是平台在美国受阻后主动寻求增长空间的战略转向。

但如今,从美国的关税壁垒,到拉美也挥舞起关税大棒,中国电商平台的全球化之路正在被不同市场的制度与需求塑造。美国关税的收紧提醒了电商平台单纯依赖低价模式并不可持续,凸显了商业模式对政策依赖的脆弱性;而拉美的快速增长则证明了其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但这种“东退西进”并非一帆风顺:对消费者而言,低价是福音;对本地零售商和政府而言,却可能是新一轮冲击与挑战,本地零售业与政策体系的承压,正让“拉美奇迹”蒙上复杂色彩。

归根结底,这场跨境扩张的背后,折射出的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攻防,而是如何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更是中国电商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平衡“规模扩张”与“长期共赢”的命题。拉美或许是下一个爆发点,但真正决定未来的,是中国电商平台能否在多极化的贸易环境中,走出一条兼顾效率、韧性与责任的全球化之路。

END

公众号:跨境电商物流百晓生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9823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