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浙江某公司
进口商:印度某公司
提起印度外贸,不少出口企业既心动又心惊——这片看似潜力巨大的市场,藏着太多“甜蜜陷阱”:高订单背后可能是空壳公司,“贴心”担保函或为无效文件,“便捷转口清关”甚至让货物面临没收风险。多少企业满怀期待开拓新市场,却因忽视风控落得“货财两空”?
浙江某公司就栽进了印度买家的“连环套”,虽经催全球信用报告助力挽回部分损失,仍付出沉重代价。倘若一开始就提前调取信用报告,这场损失或许本可避免。

案例背景
2024年3月,浙江公司在国外展会上结识了印度某公司。对方当场敲定“首批30万美元、年订单超100万美元”合作意向,对方还展示了其伪造的“某国际品牌合作证明”,让浙江公司对“大单”充满期待。
展会后一周,印度公司提议:“通过我司新加坡子公司签约,新加坡是自由港,能省关税、快结算。”为打消顾虑,对方承诺出具“全额付款担保函”,强调“新加坡公司不付款,我们兜底”,同时附上新加坡公司去年“净资产500万新元、年营收2000万新元”的虚假财报。
浙江公司被订单诱惑,又觉得有“担保函”兜底,最终同意合作。备货后,印度公司以“印度海关查验严,新加坡转口清关快”为由,要求货物先发新加坡指定仓库,承诺“到港3日内付70%货款,清关到印度后付清尾款”。可货物到港后,新加坡公司以“货品检测不合格”拒付,印度公司则翻脸称“担保函需货物进印度才生效”。浙江公司慌了神,紧急联系催全球调取两家公司信用报告。

信用报告揭示风险
催全球联合印新两地渠道,加急调取了两家公司的企业信用报告,浙江公司才发现全是“坑”:
01
担保函违反《印度合同法》
属无效文件
根据《印度合同法》的规定,担保合同需明确主债权金额、期限及范围,缺一不可。但印度公司的担保函仅模糊写“承担货款责任”,未标明30万美元金额及付款期限;且依《印度外汇管理法》,印度企业跨境担保需经印度储备银行(RBI)审批,该函无审批文件,属“非法跨境担保”。最终明确:“这份担保函就是废纸,没法凭它要钱。”
02
新加坡公司为“空壳企业”
无履约能力
信用报告显示,新加坡公司2023年11月成立(距合作仅4个月),注册资本1万新元且未实缴,注册地址是“虚拟地址”;财务状况也与其声称的“年营收2000万新元”严重不符。更致命的是,其法定代表人名下近3年注册4家空壳公司,2家因拖欠货款被诉。
03
货物转口违反印度海关规定
陷入“两难”
《印度海关法》第28条规定,“转口避税属走私嫌疑,货物可能被没收,涉事方需担责”。浙江公司虽未主动避税,但可能被认定“协助违规”;且未签转口协议,仅口头同意发货,未取盖章收货单,仓库实际控制人还是新加坡公司法人。等想追回货物时,部分货物已被转运,剩余的被以“仓储费未付”扣住,要求“付5万美元赎金”。
浙江公司最终在催全球协助下,付3万美元“仓储费”追回剩余货物转售,算上成本共损失近12万美元。负责人懊悔:“要是签约前调信用报告,根本不会踩坑!”

应对建议
结合以上案例,催全球提醒:跨境贸易风控,“提前做”比“事后补”重要100倍,具体从三方面入手:
01
交易前:
调取报告,摸清底细
这是最关键一步!若浙江公司提前调报告,早能发现新加坡公司是空壳、担保函无效,骗局或可避免。需查三项信息:
1. 企业主体真实性:通过工商机构查公司成立时间(不满1年需警惕)、实缴资本、董事背景等。
2.贸易资质与信誉:确认印度公司有“进出口许可证(IEC码)”(外贸必备资质),通过催全球等专业第三方机构查询财务状况,是否拖欠货款;
3. 关联关系穿透:涉及第三方签约,查清与原买家的股权、控制人关系,避被“关联空壳”套路。
02
签约时:
紧扣法条,拒绝“口头承诺”
1. 担保函必须合规:以上述案件为例,印度需要求按《印度外汇管理法》办RBI审批,经公证,写清金额(如30万美元)、期限(如“货款到账前有效”),拒“模糊表述”;
2. 付款与交货“锁死”:优先选“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交货地址明确为印度境内备案仓库,拒“第三方转口”;合同加“所有权保留条款”;
3. 争议解决提前约定: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或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别选印度本地仲裁(流程慢、偏向本地企业)。
03
履约中:
监控风险,及时止损
1. 合规清关不妥协:提前了解海关要求(如纺织品需原产地证、检测报告),用正规代理,拒“低报货值”;
2. 证据留存不松懈:保留沟通记录,货物交付要盖章收货单,变更约定需签书面补充协议;
3. 异常情况快反应:买家拖延付款立即停发,第一时间调信用报告、启动催收,确认无履约能力则在诉讼时效内启动法律程序,别抱“再等等”侥幸。
浙江公司的案例并非个例,印度市场“连环套”骗局频发,不少企业因未提前风控损失惨重。其实,交易前花少量成本调份信用报告,摸清对手情况,就能避免大部分风险。
若您企业计划开拓印度市场,或遇买家履约异常,建议立即联系催全球,提前调信用报告做好风控——外贸路上,“不踩坑”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