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见风险。
LDP(Delivered Duty Paid)模式近年来在出口贸易中越来越普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这种模式既能提升客户吸引力,又能够拓展市场份额。
机遇背后往往伴随着风险:合规隐患与货款回收难题成为许多外贸老板的“心头刺”。今天就拆解合规 + 货款两大核心风险,给老板们可落地的控险方案。
01
LDP模式的核心风险点
LDP 模式下,外贸商要 “一包到底” 到客户指定仓库,中间任何环节出问题(清关政策不符、物流延误、客户赖账),损失都得自己扛。尤其是大宗商品(钢材、矿石、农产品等),单票货值高、周转慢,一旦出问题,就是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亏空”。
02
合规风险怎么 “提前堵”?
合规不是 “事后补救”,而是 “事前预判”,这 3 招能避开 90% 的坑:
目的国政策先查透:别等货到港才慌。比如美国 CBP 对大宗商品的查验率已大大提高,钢材出口要提前确认 “反倾销税税率”,农产品要办 FDA 备案;欧盟则要求提供 “原产地证书 + 成分检测报告”,缺一不可。建议找目的国本地清关行做 “预审核”,花几千块避免几十万损失。
HS 编码别 “想当然”: HS 编码错配是重灾区。比如 “热轧钢板” 和 “冷轧钢板” 只差 1 个编码数字,但关税差 5%,还可能被判定为 “申报不实”。最好找专业报关行或行业协会核对,尤其新开发的品类,别凭经验填。
物流商选 “有资质的”:别为了省运费找 “三无货代”。LDP 物流必须选有 NVOCC(无船承运人资质)的公司,要求对方提供 “全程物流跟踪协议”,明确滞港费、查验费的承担方 —— 比如约定 “因货代清关失误导致的延误,所有费用由货代承担”。
03
货款回收怎么 “握主动权”?
大宗商品单票货值高,客户很容易 “货到压价”,这 3 个保障要写进合同:
1. 预付比例 “不低于 30%”:
初次合作的客户,预付至少 30%;老客户也别低于 20%,这是 “风险安全垫”—— 就算客户弃货,预付能覆盖部分物流和清关成本。如果客户嫌预付高,可换成 “即期信用证”,由银行担保付款(避开 “软条款”,比如 “客户验货合格后才付款” 这种坑)。
2. 货权 “不提前放”:
提单抬头务必写自己公司,直到客户付清全款再放单;散货要让目的港仓储商出具 “不可转让仓单”,避免客户和仓储商勾结,没付款就提货。曾有老板因提前放单,客户提了货却以 “质量问题” 压款,最后只能打 7 折回款。
3. 违约金 “写清楚”:
合同里明确 “货到港后 XX 天内付款,超期每天按货款*% 收违约金”,同时约定 “客户拒不付款时,外贸商有权转卖货物,损失由客户承担”—— 这能倒逼客户按时付款,也为后续法律维权留证据。
最后提醒:LDP 不是 “省事模式”,是 “控险模式”
出海如今竞争愈发激烈,别让 “合规失误” 和 “货款拖欠” 吃掉利润。记住:事前查政策、事中控货权、事后有条款,把风险点拆解到每个环节,才能让 LDP 从 “风险雷区” 变成 “稳定订单的利器”。毕竟对老板们来说,“稳赚” 比 “多赚” 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