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运一切!" 佛罗里达玩具公司 Basic Fun 首席执行官福尔曼在关税调整首日凌晨 4 点紧急致电中国供应商,要求立即发货

纽约零售商 Morris Dweck 积压的 140 个集装箱圣诞树订单终于解冻,SharkNinja CEO Mark Barrocas 则让滞留中国的数百个集装箱咖啡机火速装船。

这些事件背后,是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引发的全球供应链震动。

关税调整释放的 "90 天黄金窗口"

5 月 12 日,中美签署《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取消 91% 的加征关税,暂停 24% 的反制关税 90 天。这一政策直接触发 "超级抢运" 潮

数据爆炸式增长:

贸易追踪机构 Vizion 数据显示,中国至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 7 天内飙升 277%,从 5709 个标准箱激增至 21530 个。Flexport 平台数据显示,协议达成首日海运订单量激增 35%

港口拥堵预警:

洛杉矶、长滩等美国主要港口实时卫星图像显示,等待靠泊的集装箱船已排起长龙。杰富瑞报告指出,跨太平洋航线 40 英尺集装箱运费涨幅达 25%

高盛分析师 Philip Sun 直言:"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不仅要备足 2025 年圣诞商品,甚至可能提前囤积 2026 年库存。" 这种紧迫感源于政策的不确定性 —— 谁也无法预测 90 天后关税是否会反弹

运力错配下的物流困局供需失衡的底层逻辑

运力缩减后遗症:此前因关税战,船公司缩减 30% 美线运力,导致当前舱位缺口巨大。上海至纽约航线 40 英尺集装箱报价已达 4300 美元,较 4 月上涨超 100%

旺季提前到来:传统 7 月启动的出货旺季因政策调整提前至 5 月,叠加 4 月积压订单,形成 "双旺季" 叠加效应。

广州某物流企业负责人表示:"5 月底舱位已基本售罄,客户排队等舱位的现象堪比春运抢票。"

船公司的博弈策略

美森、长荣、COSCO 等头部船公司已启动 "阶梯式涨价",每个集装箱运价上调 500-1500 美元。这种策略既缓解运力成本压力,又通过价格杠杆筛选高价值客户。

赫伯罗特等公司甚至重新调配此前转至欧线的运力,但完全恢复需 2-3 周时间。马士基虽表示可按需求恢复运力,但将船只从亚欧航线调回美线平均需要 40-45 天。

企业的破局之道

1. 物流策略创新

海外仓深度应用东莞某企业在墨西哥设立中转仓,利用《美墨加协定》关税优惠,将对美运输成本降低 25%。多式联运组合华东某玩具企业采用 "铁路班列+ 美西港口" 的跨境运输方案,虽然成本增加 12%,但运输时效缩短 15 天,有效对冲关税波动风险。

2. 供应链韧性构建

产能多元化某内衣企业通过越南工厂分担 30% 产能,既规避关税风险,又缩短交货周期。这类 "中国 + 东南亚" 的双供应链模式正成为主流。库存调整义乌进出口公司要求客户 "盘库补仓",并预留 15 天生产缓冲期,确保在关税窗口期内完成交付。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财联社等。

(拓扑丝路:一站式数字化进出口综合服务商,让外贸服务更省、更快、更放心!更多运价趋势、外贸干货、热点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TOP3拓扑丝路,可领取外贸人必备资料包、最新运价趋势报告。)

原文来自邦阅网 (52by.com) - www.52by.com/article/187022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邦阅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邦阅网或作者进行删除。

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